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后补左冯翊二百石卒史,使领郡钱谷计。簿书正,以廉称,察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守丞相长史,坐公卿大议廷中,知长信少府夏侯胜非议诏书大不敬,霸阿从不举劾,皆下廷尉,系狱当死。霸因从胜受《尚书》狱中,再逾冬,积三岁乃出,语在《胜传》。胜出,复为谏大夫,又口荐霸于上,擢扬州刺史。
三岁,宣帝下诏曰:“制诏御史:其以贤良高第扬州刺史霸为颍川太守,秩比二千石居,官赐车盖,特高一丈,以章有德。”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征守京兆尹,秩二千石。坐发民治驰道,不先闻,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劾乏军兴,连贬秩。后有诏归颍川太守,前后八年,郡中愈治。天子以霸治行终长者,下诏称扬曰:“颍川太守霸,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可谓贤人君子矣。赐爵关内侯。”后征霸为太子太傅,迁御史大夫。
(选自《汉书·循吏列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可谓贤人君子矣
B.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可谓贤人君子矣
C.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可谓贤人君子矣
D.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可谓贤人君子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确立于汉代,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B.《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经大法”。
C.“二千石”,汉制以俸禄多少作为职官等级的标志,这里的“二千石”指的是官级。汉代常以“二千石”作为郡守的代称。
D.“坐”,秦丞相李斯所编启蒙识字课本《苍颉篇》释曰:“坐,罪也。”后由此义派生出“连坐”一词,就有了“株连”的意思,这里就是指“株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霸善于观察,思维敏捷,足智多谋,为人温和善良又能谦让,同时他还通晓法律,善于驾驭众人。
B.黄霸和夏侯胜曾一同被治罪,囚禁在牢狱之中,黄霸在狱中跟随夏侯胜学习《尚书》。后来夏侯胜重新担任谏大夫,在皇上面前口头推荐了黄霸。
C.汉宣帝时,黄霸在朝廷处理疑难案件,再次以公平著称。后来被提拔做扬州刺史,他加强教化工作,大得民心,社会安定天下第一。
D.黄霸善于治理郡县,为官清廉,外宽内明,文治有方,政绩突出,后世将黄霸作为“循吏”的代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2)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4 10:43: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尹赏字子心,钜鹿杨氏人也。以郡吏察廉为楼烦长。举茂材、粟邑令。左冯翊薛宣奏赏能治剧,徙为频阳令,坐残贼免。后以御史举为郑令。

永始、元延间,上怠于政,贵戚骄恣,红阳长仲兄弟交通轻侠,臧匿亡命。而北地大豪浩商等报怨,杀义渠长妻子六人,往来长安中。丞相、御史遣掾求逐党与,诏书召捕,久之乃得。长安中奸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城中薄暮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赏以三辅高第选守长安令,得一切便宜从事。赏至,修治长安狱,穿地方深各数丈,致令辟注为郭,以大石覆其口,名为“虎穴”。乃部户曹掾史,与乡吏、亭长、里正、父老、伍人,杂举长安中轻薄少年恶子,无市籍商贩作务,而鲜衣凶服被铠扞持刀兵者,悉籍记之,得数百人。赏一朝会长安吏,车数百两,分行收捕,皆劾以为通行饮食群盗。赏亲阅,见十置一,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百人为辈,覆以大石。数日壹发视,皆相枕藉死,便舆出,瘗寺门桓东。楬著其姓名,百日后,乃令死者家各自发取其尸。亲属号哭,道路皆歔欷。长安中歌之曰:“安所求子死?桓东少年场。生时谅不谨,枯骨后何葬?”赏所置皆其魁宿,或故吏善家子失计随轻黠愿自改者,财数十百人,皆贳其罪,诡令立功以自赎。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

江湖中多盗贼,以赏为江夏太守,捕格江贼及所诛吏民甚多,坐残贼免。南山群盗起,以赏为右辅都尉,迁执金吾,督大奸猾。三辅吏民甚畏之。

数年卒官。疾病且死,戒其诸子曰:“丈夫为吏,正坐残贼免,追思其功效,则复进用矣。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赏四子皆至郡守,长子立为京兆尹,皆尚威严,有治办名。

(选自《汉书•酷吏传》)

注令辟:砖块。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
长安中奸猾多    (_____________)
记之  (_____________)
其余尽以次虎穴中 (_____________)
赏所其魁宿 (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郡更察廉为楼烦长 乃谴武中郎将使
B.久之得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C.得赤丸斩武吏     一夫夜呼,乱四应
D.疾病死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小题3】下列划线词没有古今异义的是
A.得一切便宜从事
B.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小题4】翻译句子。
(1)城中薄暮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
(2)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赏是钜鹿杨氏人,经过考核合格而担任了楼烦长,后来又担任过几个县的县令,曾经因为对罪犯残忍暴虐而被免官。
B.永始、元延年间,长安城中一些犯罪分子为非作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尹赏将他们收捕入狱,全部投入“虎穴”处死。
C.南山一带盗贼蜂起,尹赏又被起用为右辅都尉,后来调任执金吾,督察非常奸诈狡猾的人,三辅官吏民众特别害怕他。
D.尹赏在病危时用自己一生做官的经历告诫儿子们,儿子们听从父亲的话,他们为官崇尚威严,赢了善于治理的名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并字子廉,为长陵令,道不拾遗。初,侍中王林卿通轻侠,倾京师。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林卿素骄,惭于宾客,北度泾桥,令骑奴还至寺门,拔刀剥其建鼓。并自从吏兵追林卿。行数十里,林卿迫窘,乃令奴冠其冠被其襜褕。自代,身变服从间径驰去。会日暮追及,收缚冠奴,奴曰:“我非侍中,奴耳。”并自知已失林卿,乃曰:“王君困,自称奴,得脱死邪?”叱吏断头持还,悬所剥鼓置都亭下,署曰: “故侍中王林卿坐杀人埋冢舍,使奴剥寺门鼓。”吏民惊骇,以为实死。
陵阳严诩本以孝行为官,郡中乱,王莽遣使征诩,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诩据地哭,曰:“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
是时,颍川钟元为尚书令,廷尉,用事有权。弟威为郡掾,藏千金。并为太守,过辞钟廷尉,廷尉免冠为弟请一等之罪,愿蚤就髡钳。并曰:“罪在弟身与君律。”元惧,驰遣人呼弟。阳翟轻侠赵季、李款多畜宾客,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并下车,求勇猛晓文法吏且十人,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敕曰:“三人非负太守,乃负王法,不得不治。钟威所犯多在赦前,驱使入函谷关,勿令污民间,不入关,乃收之。赵、李桀恶,虽远去,当得其头,以谢百姓。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之。亦得赵、李它郡,持头还,并皆悬头及其具狱于市,郡中清静。性清廉,妻子不至官舍。数年,卒。

(删节自《汉书何并传》)

注 ①建鼓,柱子上悬着的鼓。②襜褕,指穿在外面的衣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B.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C.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D.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设宴饯行的礼仪。
B.宾客,古时投靠在贵族、官僚、豪强门下的一种依附者。
C.下车,官吏到达任所就职的行为。
D.领,在这里表示兼任,常见的表示兼任的词还有“兼”“除”“判”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并秉公执法。侍中王林卿因杀人被免职,王林卿为了挽回颜面,派人砸毁了官府的建鼓,但受到了何并的追捕。
B.何并办事周密。他知道王林卿已经跑了,命令士兵砍下骑奴的头颅,让众人因不知实情而惊骇,以此震慑王林卿。
C.何并不畏权贵。他的上司钟元为弟弟求情,要求从轻处罚,但何并仍派武官追捕,把已经逃跑的钟威等人全部杀掉。
D.何并善于治理。他担任长陵县令,政绩很好以至于道不拾遗;担任颍川太守时,处置得当,使郡里局面清平安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自知已失林卿,乃曰:“王君困,自称奴,得脱死邪?”
(2)钟威所犯多在赦前,驱使入函谷关,勿令污民间,不入关,乃收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侯胜字长公,东平人也。胜少孤,好学,从始昌受《尚书》及《洪范五行传》,说灾异。善说礼服。征为博士、光禄大夫。会昭帝崩,昌邑王嗣立,数出。胜当乘舆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后十余日,光与张安世白太后,废昌邑王,尊立宣帝。光以为群臣奏事东宫,太后省政,宜知经术,白令胜用《尚书》授太后。迁长信少府,赐爵关内侯,以与谋废立,定策安宗庙,益千户。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于是群臣大议廷中,皆曰:“宣如诏书。” 长信少府胜独曰:“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诏书不可用也。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于是丞相蔡义,御史大夫田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纵胜,不举劾,俱下狱。
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亡威仪。见时谓上为君,误相字于前,上亦以是亲信之。尝见,出道上语,上闻而让胜,胜曰:“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臣以为可传,故传耳。”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
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受诏撰《尚书》、《论语说》,赐黄金百斤。年九十卒官,赐冢茔,葬平陵。太后赐钱二百万,为胜素服五日,以报师傅之恩,儒者以为荣。
(选自《汉书·夏侯胜传》,有删节)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B.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C.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D.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小题3】【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博士,为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因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与现代的“博士”有所不同。
B.崩,指天子、帝王的死。根据《礼记》记载: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死”,庶人死叫“不禄”。
C.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亦指太子。这与中宫又可以借指皇后,是同样道理。
D.诏书,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君主专制国家后,改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
【小题5】【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夏侯胜通晓经术。他跟随始昌学习《尚书》及《洪范五行传》;为太后讲授过《尚书》,为此在他去世之后,太后还为他穿了五天的孝服。
B.夏侯胜直言敢谏。宣帝即位后想褒扬汉武帝的功业,群臣附和,唯独夏侯胜坚决反对,认为不宜为武帝立庙乐,他因此受到弹劾而下狱。
C.夏侯胜生性直率。因私自传播皇上的话受到责备时,他援引尧帝之言传布天下之例,坚持辩称自己并没有做错。他在朝中素有直声,也深得宣帝信任。
D.夏侯胜仕途坎坷。他开始被征召为博士和光禄大夫,又曾两次升任长信少府,后因被弹劾下狱而去职,最后升为太子太傅。
【小题7】【小题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胜当乘舆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
(2)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就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人也。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②贺少为骑士,从军数有功。自武帝为太子时,贺为舍人,及武帝即位,迁至太仆。贺夫人君孺,卫皇后姊也,贺由是有宠。元光中为轻车将军,马邑。后四岁,出云中。后八岁,遂代石庆为丞相,封葛绎侯。时朝廷多事,督责大臣。自公孙弘后,丞相李蔡、严青翟、 赵周三人坐事死。石庆虽以谨得终,然被谴。

③初,贺引拜为丞相,不受印绶,顿首涕泣,曰:“臣本边鄙,以鞍马骑射为官,材诚不任宰相。”上与左右见贺悲哀,感动下泣,曰:“扶起丞相。”贺不肯起,上乃起去,贺不得已拜。出,左右问其故,贺曰:“主上贤明,臣不足以称,恐负重责,从是殆矣。”

④贺子敬声,代贺为太仆,父子并居公卿位。敬声以皇后姊子,骄奢不奉法,征和中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发觉,下狱。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得安世。安世者,京师大侠也,闻贺欲以赎子,笑曰:“丞相祸及宗矣。南ft之竹不足受我辞, 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安世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有私,及使人巫祭祠诅上,且上甘泉当 驰道埋偶人,祝诅有恶言。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元光中为轻车将军,马邑(_______) (2)石庆虽以谨得终,然被谴(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相同的一项。
(1)父子并公卿位(  )
A. 居官任职    B. 岁月不居    C. 后来居上    D. 安居乐业
(2)丞相李蔡、严青翟、赵周三人坐事死
A. 比权量力    B. 比肩接踵    C. 无与伦比    D. 比屋连甍
【小题3】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B.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C.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D.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小题4】把第④段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
【小题5】根据第③段判断公孙贺不接受丞相之职的直接原因是( )
A.公孙贺担心自己出生边远地,见识浅陋,不利管理国家。
B.公孙贺担心自己靠军功做官,没有全面治理国家的才能。
C.公孙贺担心自己像前面三位丞相一样被责罚,处危险中。
D.公孙贺担心自己在英明君主的监管之下,难以施展才能。
【小题6】根据文本内容,概括公孙贺的主要品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貳,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有删改)
(注)①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②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B.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C.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D.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代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任职的“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人。
B.掾属,辅佐三公、郡县主官治政的官吏,其人员由主官自选,不由朝廷任命。
C.传舍,旧时官府的一部分,是古代高级官员在办公之余,休息住宿的处所。
D.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于身。也借指官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滂嫉恶如仇,刚正不阿。弹劾刺史、二千石权豪共二十余人,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表示如存私心,检举失实,甘愿受死。
B.范滂反对宦官,遭受陷害。党锢之祸再起,朝廷下诏缉捕他。吴导伏床哭泣,欲弃官与他出逃,范滂不肯连累别人,自己投案死于狱中。
C.范滂做事公正,立场坚定。外甥李颂为同乡人所不齿,范滂在任命他做小官的问题上坚决不通融,即便是举荐他的宗资也无可奈何。
D.范滂慷慨赴难,重情孝母。他决定以死平息灾祸,但也难以割舍母亲的恩情;他的母亲深明大义,理解他的选择,母子离别的事迹令时人感动流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
(2)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