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高祖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曰:“刘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选自《汉书·高帝纪》)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
B.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
C.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
D.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
【小题2】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即汉高祖刘邦,高祖是刘邦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而起的名号。
B.“谒”是进见时用的名帖,又称“名刺”“名帖”,类似于后来的名片。
C.“季”是刘邦的字,古代有一定身份的人除了有名,还有字,如屈原名平字原。
D.“坐上坐”就是坐在职位最高的位置上,“上坐”的“坐”是座位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高祖有胸襟,有气量,但到了壮年,才当上泗上亭长,他在观看秦始皇出行时,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矣”的感慨。
B.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为奉承县令的贵客,都去送礼,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却假称“贺礼一万钱”。
C.吕公善于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很敬重他。酒宴结束送客的时候,吕公告诉高祖要保重自己,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高祖。
D.高祖押送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半路逃跑,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他放走民夫,自己也准备逃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
(2)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7 10:48: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何,沛人也。高祖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①。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独何谏之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

汉五年,即皇帝位,论功行封。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

高祖崩,何事惠帝,素不与曹参相能。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

(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① 三:指三百钱。五:指五百钱。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B.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C.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D.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和《史记》一样属于纪传体史书,它们的体例与孔子编录的《春秋》是一致的。
B.布衣,指麻布衣服,古代衣服的质料主要是丝与麻,丝织品价格昂贵,富贵人家才能穿用,平民一般只能穿布衣,因以布衣借指平民。
C.文中“酂侯”是萧何的爵号。爵称、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D.文中“高祖”是指汉高祖刘邦,是其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萧何善于识人。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凭为官的职权保护沛公。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三百钱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
B.萧何对于贤才不避仇。在他病危之际,惠帝向他询问曹参可不可以替代他为相时,他认为曹参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C.萧何有大功。刘邦对群臣争功很生气,他否定了将领们的功绩,认为他不过是一群“能得走兽”的“功狗”罢了。
D.萧何不重私产。购置田宅居处偏僻,建造家园、不修筑有矮墙的房舍。
【小题4】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高祖崩,何事惠帝,素不与曹参相能。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颛之可 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偃穷诎,服罪当死。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 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 复传还。”弃繻而去。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曰:“此使者乃前弃繙生也。”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还奏事,上甚说。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 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石前行。驾下不匀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 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诏问画吉凶之状,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 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 内属。天子大说,赐南越大臣印绶,一用汉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填抚之。越相吕嘉不欲内属, 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终军列传》)

[注]繻: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好学/以辩博能属丈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土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 见军
B.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 召见军
C.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
D.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 /见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矫制,指假托帝王的命令,出于歹意假托帝王命令行事者才会获罪。
B.《春秋》,我国儒家经典著作,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C.匈奴,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游牧民族,其最高首领被称作“单于”。
D.和亲,指与敌议和,用婚姻关系来维护双方的友好关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军受命审问徐偃,令其服罪。徐偃独断专行,对张汤的弹劾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 理此案,驳斥了徐偃,使徐偃理屈词穷,接受法律的审判。
B.终军前往京城谒见,踌躇满志。终军去京城谒见博士,过关时拒绝接受凭证,认为自己 不需凭它作回来的凭证,最终终军被任命为谒者,奉使巡视郡国。
C.终军力争出使匈奴,欲建功业。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过去没有什么功劳,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当好使者的助手,此事得到了皇帝的同意。
D.终军请缨前往南越,为国捐躯。终军争取到出使南越的任务,成功地说服了南越王归 附,结果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二十多岁的终军为国捐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2)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还奏事,上甚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勾奴以为神,乃徒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式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奉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散,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陵始降时,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予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予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B.拜送书于庭
C.存亡不可知D.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虽蒙斧钺汤镬,诚甘
A.大国之威以修敬也B.单于其节
C.序八州而同列D.益圣,愚益愚
【小题3】下列各句加点词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故使陵来说足下B.皆为陛下所成就
C.衡下车,治威严D.师不必贤于弟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孝武天汉中,守军正丞,贫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尉藉走卒,甚得其心。

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建欲诛之,乃约其走卒,曰:‚我欲与公有所诛, 吾言取之则取,斩之则斩。‛于是当选士马日,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①上。建从走卒趋至堂皇下拜谒。因上堂皇,走卒皆上。建指监御史曰:“取彼!” 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 遂斩监御史。
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怀中,遂上奏曰:“臣闻军法,立武以威众, 诛恶以禁邪。今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用文吏议,不至重法。黄帝《李法》曰:‘壁垒已定,穿窬②不由路, 是谓奸人,奸人者杀!’臣谨按军法曰,‘军正亡属将军,将军有罪以闻,二千石以下行法焉’, 丞于用法疑,执事不诿上,臣谨以斩,昧死以闻。”

制曰:“《司马法》曰,‘国容③不入军,军容④不入国’。何文吏也?三王或誓于军中,欲民先成其虑也;或誓于军门之外,欲民先意以待事也;或将交刃而誓,致民志也。建又何疑焉?” 建由是显名。

后为渭城令,治甚有声。值昭帝幼,皇后父上官将军安与帝姊盖主私夫丁外人⑤相善。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藏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主使仆射劾渭城令游徼伤主家奴。建报亡它坐。盖主怒,使人上书告建侵辱长公主,射甲舍⑥门,知吏贼伤奴,辟报,故不审。大将军霍光其奏。后光病, 上官氏代听事, 下吏捕建, 建自杀。吏民称冤, 至今渭城立其祠。

(节选自《汉书·胡建传》

(注解)①堂皇:又作“堂隍”,官署的厅堂。②窬:捷径孔道。③国容:国家(平时)的法令制度。④军容:军中(特殊)的军法制度。⑤丁外人:人名。⑥甲舍:甲级住宅,指公主的住宅。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贫车马   亡:遗失,丢失
B.所以尉藉走卒   所以:……的原因
C.故不审   穷:彻底
D.大将军霍光其奏   寝:安寝,休息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
B.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
C.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
D.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军正丞:军正,古代军中执法官名称,掌军事刑法。丞,意为承、辅佐,多作为佐官之称。汉设有军正丞,是军正的副职。
B.二千石:汉朝官员俸禄等级,郡守俸禄为二千石,故以“二千石”代郡守。
C.祠:即祠堂,最早出现在汉代,专指为供奉和祭祀祖先或先贤而修建的供舍。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
D.听事:指处理政事,也作“厅事”,语出《礼记·少仪》:“适有丧者曰比、童子曰听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胡建与士卒共甘苦,深得其心。胡建经常步行,和士卒生活在一起,。并得到了他们的信任,士卒们都听从胡建的指挥。
B.胡建深得皇帝赞誉,名声显扬。对于胡建斩杀监军御史一事,皇帝在诏书中引经据典赞同他的做法,胡建因此而显名。
C.胡建敢同恶势力斗,不畏权贵。从渭城令胡建与帝姊盖主等皇亲国戚的斗争中,可以看出胡建具有不畏权贵、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精神。
D.胡建遭受公主陷害,自尽而亡。胡建带人围捕刺客时,一路追射盖主的家奴使其逃散, 后反遭公主陷害,虽有霍光有意保护,不追究胡建责任,但霍光死后,上官氏又派官吏抓捕胡建,胡建最终自杀身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灌将军夫者字仲孺,颍阴人也。父张孟,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汉法,父子俱,有死事,得与丧归,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于是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两人及从奴十余骑驰入吴军,至戏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还走汉壁,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曲折,请复往。”将军壮而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召固止之。吴军破,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夫夫为郎中将数岁坐法去家居长安中诸公莫不称由是复为代相
武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郊,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卫尉窦甫饮,夫醉,搏甫。甫,窦太后昆弟。上恐太后诛夫,徒夫为燕相。数岁,坐法免,家居长安。
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势在己之右,欲必陵之;士在己左,愈贫贱,尤益礼敬,与钧。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夫不好文学,喜任侠,已然诺。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桀大猾。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波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颍川。颍川儿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选自《汉书·灌夫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颍阴侯言夫/夫为郎中将/数岁/坐法去/家居长安中/诸公莫不称/由是复为代相
B.颍阴侯言/夫夫为郎中/将数岁坐法/去家居长安中/诸公莫不称/由是复为代相
C.颍阴侯言夫/夫为郎中将/数岁坐法/去家居/长安中诸公/莫不称由是/复为代相
D.颍阴侯言/夫夫为郎中/将数岁/坐法去家/居长安中诸公/莫不称由是/复为代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灌婴舍人,灌婴的左右亲信或门客。“舍人”,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私门之官。
B.至二千石,升官到郡守级别,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
C.窦太后昆弟,即窦太后的兄弟。古代“六亲”之一:“父有二子,二子为昆弟”。
D.在己之右,指等级、地位比自己低的。汉代崇左,故以右为下,为贱,为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灌夫父亲灌孟本来姓张,在做颍阴侯灌婴的舍人时,受到灌婴的宠信被推荐,官至二千石,所以用灌氏家的姓。
B.父亲战死后,灌夫不肯按照当时军法的规定,护送灵柩回家。他慷慨激昂地表示,要斩取吴王或者吴国将军的头,来替父亲报仇。
C.灌夫喝酒好发酒疯,又一次与长乐尉窦甫喝酒,灌夫喝醉了,因打了窦甫而犯法丢官,只好闲居在长安家中。
D.灌夫爱打抱不平,已经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办到。后来他家的池塘田园遍布颍川,宗族门客为了张权势和利益,横行颍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壮而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召固止之。
(2)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