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樊 哙 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谢无有闭关事  闭关:闭门谢客,不与外界来往。
B.项伯常屏蔽之  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C.哙乃排闼直入  排闼:推开窗户。
D.垂名汉庭 垂名:流传声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  ②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B.①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C.①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②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秦王》)
D.①高帝笑而起 ②又前而为歌(《荆轲刺秦王》)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的一组是
①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③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⑤哙乃排闼直入。 ⑥哙等见上流涕。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句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劳苦功高”“图穷匕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五个成语都出自《鸿门宴》。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又称《左氏春秋》。
C.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他的主要诗集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等。
D.“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2)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屈平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小题1】以下文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B.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C.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D.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指《国风》,“骚”指《离骚》。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B.文中的“从亲”与《史记·苏秦列传论》中“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中的“从亲”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指“合纵相亲”。
C.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D.《离骚》是《楚辞》中的经典作品,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而创作的一首政治叙事诗。
【小题3】下列对于文章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张仪主动请求前往楚国,并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怀王的宠妃郑袖,让她在怀王面前编造骗人的假话。
B.张仪采取连横之策,用商於的土地为诱饵,欺骗楚国断绝与齐国的关系。
C.怀王听信子兰等人不听屈原的劝告,终于遭致身死异乡的悲剧。
D.屈原劝楚怀王应该杀掉张仪,等怀王醒悟,已经来不及了。
【小题4】请将上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高渐离以筑击始皇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矐其目:弄瞎他的眼睛。矐,熏瞎。
【小题1】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
B.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
C.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
D.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
【小题2】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这叫“祭社稷”,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B.皇帝,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C.堂,中国古建筑讲究“堂在前,室在后”,“堂”为行礼、交际的所在,相当于现在的客厅;“室”是内室,是堂里面住人的寝室。成语“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D.筑,中国古代竹制乐器,起源于楚地,其声悲亢而激越,在先秦时广为流传。荆轲西刺秦王,太子丹易水送别,好友高渐离就曾慷慨击筑,荆轲和而歌之。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之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通缉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心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留在身边击筑。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2)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去者。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①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高帝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齐相国。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
②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③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 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 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
④太史公曰: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史记·曹相国世家》(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治要用黄老术 要:需要B.欲务声名者 务:追求
C.惠帝让参曰 让:责备D.岂少朕与 少:轻视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参为齐相国 / 参辄饮以醇酒
B.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 / 帝富于春秋
C.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 / 陛下言之是也
D.醉而后去 / 试私从容问而父曰
【小题3】对第③段汉惠帝人物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思细腻B.沉着机变C.宽容敦厚D.勇于纳谏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
(2)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小题5】曹参身为汉相国而“不治事”,为什么能得到太史公的肯定?综观全文,请分条概述原因。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已去,至军中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
C.常以身蔽之D.项伯杀人,臣
【小题2】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长于臣
A.若属皆且为所虏B.大王来何操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具告以事
【小题3】对文段中的四个人物及其言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能言善辩,口齿伶俐,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B.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舞剑刺杀刘邦的任务后,于心不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未能把刘邦刺死。
C.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有礼有节,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痛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的讲出刘邦这么做都是为了项羽,难怪项羽愿听。
【小题4】下面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
B.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结构严谨,语言典范,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C.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人,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今存《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为庄子所著。
D.墨子,名翟,鲁人,先秦墨家创始人。 “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秦王必说见臣。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4)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日“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元朔六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将满母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母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故徙前将军广。广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广巳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令自上簿。”至幕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日:《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注释】①大将军青:指卫青。②食其:指赵食(yì)其(jī)。③悛悛(xún):敦厚笃实的样子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   裨:副的
B.胡虏益解 解:和解
C.以为李广老,数奇  数奇:命数不好
D.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复杂不顺的过程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避之数岁   广之将兵
B.虽其子孙他人学者    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
C.士以此爱乐为用 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
D.胡虏易与耳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李广)因为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B.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
李广布成圆形兵阵,面向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
C.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军队的向导阵亡了,又有人迷失了道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
D.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小题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李广善于骑射,匈奴对他很敬畏,因为李广的存在,匈奴多年不敢进犯。
B.李广的军队曾被匈奴四万骑兵围攻,但最终以少胜多,使匈奴损失惨重。
C.卫青故意调开李广,是因为得到皇帝告诫,担心会因李广而不能俘获单于。
D.李广最终自刎而死,无论军人还足百姓,都因为景仰爱戴他而伤心痛哭。
【小题5】用斜线(/)给文末画曲线的部分断句。
【小题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这些诗句说明李广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表达了后人对李广景慕之情。结合本文,概括说明李将军令人敬佩爱戴的原因。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两首诗的体裁相同,都是楚辞体抒情短歌,这类作品的基本特征是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句子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句中多用“兮”字。
B.两首诗的题材相同,都是以楚汉战争为时代背景,都是抒写重大历史变革时期重要历史人物的人生际遇、历史瞬间的复杂情怀。
C.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相同之处,首句都采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以个人为切入点,渲染了自己的宏大气魄和英雄形象。
D.两首诗的抒情方式有相同之处,都是缘事而生情,因情而放歌,无意为诗而成绝唱,发自肺腑的英雄心曲,尽收时代风云于诗中。
E. 两首诗的感情基调有相同之处,虽然一为末路英雄的悲歌,一为开国雄主的绝唱,但情感却一样豪迈高亢,一样感染读者,千古传唱。
【小题2】这两首诗表达了两位盖世英雄哪些思想感情?请分别逐句赏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鸿门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按剑而跽曰 跽:挺直身子跪着
B.刑人如恐不胜   胜:尽
C.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不同寻常
D.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里
【小题2】下列各句与“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B.夫晋,何厌之有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请以舞剑,因击沛公于坐
【小题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此迫矣 (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3)仆地 (4)卮酒安足辞
(5)头发上指     (6)此亡秦之续耳
(7) 沛公起如厕 (8)因招樊哙出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樊 哙 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地名),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

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分裂),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危险)。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护)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侯)、灌(婴)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诀别)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丝)之时,岂自知附骥(喻刘邦)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小题1】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A.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沛公,指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公,对人物的敬辞,尊称男子。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爵位,这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
B. 舍人,始于先秦,战国及汉初指王公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亦指官名。
C.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参,四匹马拉的车。
D. 禁中,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也说“禁内”,“故宫”又叫“紫禁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保护刘邦脱离险境。
B. 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了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 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 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原为普通平民的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赞叹,甚至崇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文言文阅读,回答下面小题。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小题1】下列各项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C.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D.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尝:试,试探B.佣耕:受雇为田主耕种
C.苟:如果D.安知:哪知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