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留侯张良者,字子房,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父平,相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教千人,略地下邳西,递属焉。沛公拜良为威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奉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奈何?”良乃固邀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宾婚。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及见项羽后解,语在《项羽》事中。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
B.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
C.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
D.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
B.“沛公拜良为底将”中的“拜”,古代指按一定礼节授于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
C.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高一等。 |
D.世家《史记》中用以记载王侯家世的一种传记。“世家”之体古已有之,司马迁撰《史记》时以之记王侯诸国之事,著《世家》三十篇。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年张良血气方刚,胆量过人。当韩被秦灭亡后,他用尽自家财产为韩报仇,不畏惧秦的强大。 |
B.张良审时度势,懂得隐忍。在行刺秦王失败之后,他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更改姓名,躲藏起来。 |
C.张良眼光锐利,善于辞令。当刘邦想把珍宝、美人等留下享用时,他以秦亡国为例,独自规劝刘邦。 |
D.张良有情有义,忠心耿耿。当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时,他没有选择逃离,而是给刘邦出化解之策。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2)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小题5】这篇世家记述的张良在鸿门宴后的表现与课文《鸿门宴》叙述中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