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申公者,鲁人也。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吕太后时,申公游学长安,与刘郢同师。已而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学,疾申公。及王郢卒,戊立为楚王,胥靡申公①。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②。
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余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疑者则阙不传。兰陵王臧既受《诗》,以事孝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上,累迁,一岁中为郎中令。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
绾为御史大夫。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余,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
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臧吏,后皆自杀。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
弟子为博士者十余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史,砀鲁赐至东海太守,兰陵缪生至长沙内史,徐偃为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为胶东内史。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
(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①胥靡:禁锢。②王:指鲁恭王刘余。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
B.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
C.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
D.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令:官名。始置于秦,为九卿之一,掌宫廷侍卫。汉初沿置,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职。
B.明堂: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及祭祀、庆赏、选士、教学等大典,均于其中进行。
C.鲁邸:邸,侯王或朝见皇帝的官员在京城的住所;鲁邸,即鲁王在京城的公馆。
D.博士:指博学多才的儒生,从事立书著说研究等工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公治教严谨,在做太子刘戊的老师时,由于过于严苛,使得刘戊不爱学习,憎恨申公,乃至做了楚王后,还报复申公。
B.申公教授《诗经》,只讲解词义,而无阐发经义的著述,凡有疑惑处,便阙而存之,不强作传授。
C.申公年高望重,弟子向天子推荐他,天子派使臣备重礼,驾“豪车”前往迎接,而弟子坐着普通的车跟随。
D.申公弟子众多,其中十多个弟子被封为博士,如孔安国、周霸、夏宽等,这些弟子治官治民品行廉洁有节操,他们的好学精神深得世人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2)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B.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C.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D.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麾下:在文中是“部下”之意。
B.侯:在中国周代有公、侯、王、子、男五爵。
C.臣:男性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地位尊贵,翻译为“我”。
D.江东:指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
【小题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围绕项王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他的性格。
B.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他认为自己有超世的气概,只是时运不济,对宠幸的虞姬不知如何是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沉溺声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C.项王带兵逃到东城,只剩下二十八人,他没有客观分析自己用兵的过失,而一味归咎于天命,这表现了他的自负。
D.项王进行了最后短兵相接地搏杀之后身受重伤,此时看到了故人吕马童,于是赠头于他,自刎而死,这个情节表现了项王的视死如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2)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 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B.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C.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D.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祖,临行时祭祖先,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表现了荆轲为国分忧的思想品质。
B.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济,所以当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以便完成刺秦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C.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早点动身,这一情节表现了太子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
D.易水诀别的场面,作者通过“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等细节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范增数目项王,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闲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和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战河南(河:黄河。河南,黄河以南,与现在的“河南省”含意不同)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跟从)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D.沛公不胜杯杓(胜:能承受)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王为人不忍若/人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君王为人不忍若/人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邦卑辞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项羽怒气有所消解,有和解意,并设宴招待刘邦。但范增蓄意杀死刘邦,使气氛越来越紧张。
B.项伯与项庄对峙,斗争处于相持阶段。于是张良出去招来樊哙。项羽知道樊哙的身份和来意,明知故问,显示自己的威风。
C.樊哙借项王“能复饮乎”之问慷慨陈词,锋芒毕露地指责项羽,赞扬刘邦。至此气氛又进一步缓和,但危机仍未解除。
D.刘邦逃回军中后,张良献玉给项羽和范增。范增将玉摔在地上,并用剑击碎,还骂项羽不足与谋,并预言刘邦将夺项羽天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 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 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 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 因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 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 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 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 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①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②。”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释)①怚:通“粗”,粗疏,鲁莽    ②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 以:率领
B.翦言不用,因病    谢:推辞,推脱
C.自驰频阳 如:到,往
D.李信果秦军 辱:被……羞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B.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C.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D.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年轻时就喜欢军事,后来为秦始皇做事,擒获太子丹,秦始皇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
B.在始皇诚恳道歉和强烈要求下,王翦不得已只得放弃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实证明,这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C.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D.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2)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内练习二)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小题1】下列两组句子中的“请”字和“举”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②臣请入,与之同命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④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小题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王按剑而跽曰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头发上指B.此亡秦之续耳
C.拔剑撞而破之D.沛公今事有急
【小题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项羽谢罪,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随机应变的人物特点。
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
C.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了,所以就与项庄合谋要借舞剑杀了刘邦。
D.项伯也拔出剑舞起,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张杀死刘邦的。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慕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业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振长策而御宇内     策:马鞭子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愚昧
C.收天下之兵 兵:兵器
D.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固:坚固的地势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B.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蒙故业,因遗策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D.百越之君,俯首系颈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3】对这段文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
B.这段文字重点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
C.这段文字刻意渲染“攻”时的秦是何等强大,意在与后来秦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突出文章的中心。
D.作者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在正面铺叙中现出暴政的魔影,意在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
【小题4】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1)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下列小题。
(公孙)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於君,桓公以霸,亦上僭於君。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於民。 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於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卻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於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馀。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治党与方急。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乃上书曰:“今臣弘 罢驽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弘行能不足以称,素有负薪之病,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天子报曰:“古 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盖君子善善恶恶君若谨行常在朕躬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乃上书归侯,乞 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今事少间,君其省思虑,一精神,辅以医药。”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 病有瘳,视事。
(节选自《史记·平津侯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盖君子善善/恶恶君/若谨行常在 朕躬/
B.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盖君子善善恶恶/君若谨行/常在 朕躬/
C.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盖君子善善恶恶/君若谨行/常在 朕躬/
D.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盖君子善善恶恶/君若谨行/常在 朕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各时代所指的三个官职有差别,汉朝以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为三公。
B.陛下,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其的敬称。“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臣子向天子进言时所处位置,意为处下位以示敬重。
C.侯,中国古代爵位名。周朝为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秦朝、汉代为非宗室人员可封的最高爵位,分成两等,即列侯(彻侯)、关内侯。
D.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的一种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简作乞骸。
【小题3】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弘谦让友善。用自己的俸禄接济亲友故旧,即便遭遇好友的指责,他也不加辩解,认为好友说得有理,并向皇上称赞好友一片忠心。
B.公孙弘躬行节俭。自己盖布被、食一肉脱粟之饭,还通过管仲、晏婴的对比,阐明高官应该戒奢节俭,认为从九卿以下直到小官吏应该没有贵贱的差别。
C.公孙弘多嫉恨之心。对那些与自己有隔阂的重臣,表面上宽宏,暗地里却加以陷害,主父偃 被杀、仲舒遭流放都有公孙弘的原因。
D.公孙弘深得皇上器重。遭好友汲黯在皇上面前指责,却愈受皇上恩宠,在淮南王和衡山王谋 反,他提出辞官回乡时,皇上依旧安抚他集中精神,好好养病。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
(2)臣弘行能不足以称,素有负薪之病,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一)文言文阅读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於秦而归葬。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的“名”,成年时取,供朋友称呼。古人的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或词义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或意思相反,如韩愈字退之。
B.“左徒”是楚国的官名,《史记》记载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
C.“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D.“大夫”是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以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官职之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B.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障碍。
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
D.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成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小题1】(小题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⑴翼_______⑵披:_______⑶举:_______(4)眦:_______
【小题2】(小题2)下列句中点词的用法与“范增数目项王”的“目”相同的一项是
①常以身蔽沛公 ②吾得事之  ③沛公欲关中 ④人如恐不胜  ⑤越国以远⑥沛公霸上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④⑥D.③④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击沛公于坐
B.籍何至此   举所佩玉玦示之者三
C.得复见将军此 且立石其墓之门
D.若属皆且为虏 举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