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景公悦,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徴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豫:视察
B.为我作君臣相之乐     说:同“悦”高兴
C.天子诸侯曰巡狩 适:刚刚
D.畜君者,君也 好:爱护
【小题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B.师行而粮食
C.流连荒亡,为诸侯忧D.从兽无厌谓之荒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谈到国君不应自己沉溺于物欲享乐之中,而应乐民所乐,忧民所忧,这样才能天下归心。
B.本文写了孟子、晏子和齐宣王的对话,劝说齐宣王要与民同乐。
C.文章紧承齐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借题发挥,提出为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观点。
D.文章举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为例做进一步论证,在晏子的谈话中,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 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徐子曰①:“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说:“源泉混混②,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③浍④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离娄》下·一八)
[注] ①徐子:姓徐,名辟,孟子弟子。②“混混”即“滚滚”,泉水涌出的样子。③沟:水渎,深、广各四尺的田间水道。 ④浍:深二仞、广而寻的田间水道。
【小题1】用原文的词句填空。
孟子认为源泉能不舍昼夜,是因其有“□”(限填1字),否则,就会“□”(限填1字)。他还认为“□□□□” (限填4字)是可耻的。
【小题2】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说说为何为学要如流水“盈科而后进”?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题文)论述题(18分)
【小题1】(小题1)简述《子夜》中冯云卿人财两空的经历。(5分)
【小题2】(小题2)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孟子·尽心上》)
 ①易:修治,耕种。②田畴:已耕种的田地。
(1)画线处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方法,阐明了__     ________
_____  _____的道理。(3分)
(2)以上语段阐述了孟子对经济与道德关系的看法,这与他的“以义治国,何必言利”(《孟子·梁惠王上》)的观点矛盾吗?为什么?(3分)
当前题号:3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两题。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葘,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小题1】沧浪之水的清与浊,在孟子看来,指的是:     
【小题2】孟子引用《太甲》中的“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一句,旨在说明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①。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②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③者,鹯④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⑤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⑥。’此之谓也。” (《孟子?离娄上》 )
(注解)①尔也:如此罢了。②圹:同“旷”,旷野。③爵:同“雀”。④鹯(zhan):一种像鹞鹰的猛禽。⑤艾:即陈艾,常用于灸病,存放时间越久,疗效越好。⑥其何能淑,载胥及溺:引自《诗经?大雅?桑柔》。淑,善,好;载,句首语助词,无义;胥,相;及,与;溺,落水。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姓不想要的却强加在百姓身上,百姓想要的却从不满足,这样必定失去民心,继而失去天下。
B.要得天下,必得其民;要得其民,必得其心;要得其心,就一定要顾及百姓的需求。
C.不施仁政,便如同驱赶百姓;实施仁政,百姓便蜂拥而至。这鲜明的对比说明了没有仁德的君王,是不可能得到天下的。
D.引用《诗》,是为了说明平常立志行仁的重要性。
【小题2】(小题2)上文采用了譬喻说理的方法,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请举一例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曰:“万物皆有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在我者”的“求”指的是思想的修养,人生境界的追求,即精神的自我完善。
B.“求在外者”即所谓的向外之物,并不是一厢情愿地追求就可以得到的。
C.孟子认为万物都为自己而存在,犹如自己的囊中之物,所以说“万物皆备于我”。
D.孟子由“万物皆备于我矣”引出儒家在认识和实践方面“诚”和“恕”的追求。
(2)联系孔子的主张,说说如何做到“强恕而行”。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被列入“四书五经”。它记载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的言行,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三国演义》以西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这段历史为创作背景,塑造了曹操、刘备、孙权、张良、诸葛亮、周瑜等艺术形象。
C.贾宝玉是贾政的儿子,林黛玉是贾宝玉姑母(贾敏)的女儿,他们之间的悲欢离合是小说《红楼梦》的故事主线之一。
D.《巴黎圣母院》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作品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是一个相貌丑陋但心地善良的人。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一书共分为七篇,其中多数为论辩文章。孟子的文章富于雄辩,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同时他又善于运用比喻等手法,将抽象道理具体化,使文章引人入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B.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他创作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红楼梦》共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写,后40回为高鹗所续。
C.海明威是美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老人与海》等。在《老人与海》中,作者通过主人公桑地亚哥塑造了“硬汉”性格。
D.《边城》中多有对湘西民俗的展现:青年男女月夜对歌,表达爱慕之情,展现了当地的婚恋习俗;端午节时人们到河边、上吊脚楼看年轻小伙儿、姑娘舞龙灯,表现了湘西的生活习俗;对“傩神”的崇拜,表现了湘西人的宗教习俗。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离娄(下)》:“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意思是说话没有事实根据是不好的。这种不好的后果,应该由妨碍贤人得到重用的人来负责。
B.《头发的故事》中“头发”代表着中国人民心中长存已久的封建思想。辛亥革命之后,民众除了革去头上的辫子外,社会状态是换汤不换药,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也就是说封建思想在中国人心中是难以除去的。
C.《哈姆莱特》中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因父王暴死回国奔丧,他的叔父克劳狄斯继承了王位,和王子的母亲乔特露德结为夫妇。在官外,人们纷纷传播新王编造的谎话:说老王在花园睡觉时被毒蛇咬死。王子对父亲的死因深信不疑。
D.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战争与和平》是他的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其中塑造的娜塔莎是一个出身贵族,充满浪漫幻想又多愁善感的经典的女性形象。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孟子及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孟子的仁政、民本等政治主张。
B.《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范进、贾雨村、严监生等都是其中的艺术典型。
C.老舍,原名舒庆春,杰出的语言大师。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D.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