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王知夫苗□?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小题1】文中的“对曰:天下莫不与□。王知夫苗□?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三个空框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也 乎 矣
B.矣 哉 也
C.矣 乎 也
D.哉 矣 乎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小题3】文中多处用到比喻论证方法,请任举一例并结合文意简析使用这种方法说理的好处。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馀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注)①充“:孟子的弟子。

【小题1】请写出短文中 包含的三个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上述对话中,孟子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用自己的话回答)
当前题号:2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论语·阳货》)

材料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材料三 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铺啜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铺啜也。”

(《孟子·离娄上》)

【小题1】材料一中“贼”的意思是________;材料二中成语_________说明了士应当“弘毅”的原因。
【小题2】对照三则材料中儒家对“士”的操守要求,说说当代学子应具备哪些品格。
当前题号:3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材料二: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孟子·滕文公上》

【小题1】材料一“有国有家者”是指?材料二中“王道”是指?
【小题2】综合三则材料,分别概括孔子和孟子治国主张,并谈谈孟子对孔子学说的发展。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于后,治之至也。

《韩非子·大体》)

海不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

子曰:“知者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六十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则,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七十八章)

【小题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心不地则物不必载B.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C.有本者如是D.正善治,事善能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名成于前,德于后 垂:流传
B.海不水,故能成其大 辞:辞谢
C.科而后进 盈:注满
D.知者水  乐:yào喜爱
【小题3】下面对“舍”的一词多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   舍:房子B.退避三舍   舍:房屋
C.以道为舍   舍:归属D.不舍昼夜   舍:停留、止息
【小题4】下列词类活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利:帮助,名词活用为动词
B.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圣:圣人的境界,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C.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耻:轻视,看不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认为……小,形容词意动用法
【小题5】下列句子的句式,分析认定不正确的是:(    )
A.止,吾止也;进,吾往也。   判断句
B.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定语后置句
C.何取于水也。    疑问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
D.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宾语前置,虚词“之”是提宾标志。
【小题6】翻译句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小题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的惑叹会让人产生自然和社会方面的诸多联想。比如:
①自然:草木荣枯_______________ 。
②社会:生命流逝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下列问题。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造成的后果必定是“【小题1】”。
2.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共同看法,有什么意义,请简述。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论语·颜渊》)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小题1】“社”“稷”二字的本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
【小题2】孔子和孟子在君臣关系上的观念有何不同?请根据材料评述。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成语或寓言故事出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仁不让、见危授命、割鸡焉用牛刀、任重道远、欲速则不达、越俎代庖都出自《论语》。
B.以五十步笑百步、攘鸡、为渊驱鱼、为丛驱爵、自暴自弃都出自《孟子》。
C.大相径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邯郸学步、坎井之蛙都出自《庄子》。
D.守株待兔、郢书燕说、郑人买履、卫人嫁女、智子疑邻都出自《韩非子》。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