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下列加点字与“忠之属也”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诏令徒属曰B.神情与苏、黄不属
C.属予作文以记之D.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属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小题3】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曹刿论战”的意思是曹刿谈论战争。
B.第①段点明战争的时间,交代曹刿“请见”的原因。
C.第②段详写战争的经过,显示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D.第③段写曹刿论述取胜原因主要在于把握战机。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B.又欲其西封 肆:扩张.
C.朝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D.不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孰视之,自以为不如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小题3】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以无礼于晋B.君知难也
C.又欲肆西封D.吾还也
【小题4】下列几项中,不是烛之武说服秦王退兵理由的一项是(  )
A.亡郑对秦有害无益.B.舍郑对秦有益无害.
C.晋忘恩负义,贪得无厌,将损害秦.D.以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不勇武.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 鄙:以…为边邑
B.又欲肆其西封   肆:肆意
C.赐我先君履 履:践踏。
D.师进,次于陉   次:驻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于晋    以夹辅周室
B.夜缒而出 昭王南征而不复
C.失其所与 楚子使与师言曰
D.吾其还也 君其问诸水滨
【小题3】对甲乙两文的分析和理解,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顶是
A.甲文赞扬了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B.乙文通过双方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既使我们明白了这场外交斗争的性质及其过程,又让我们看到了各具情貌的四位历史人物。
C.乙文中楚王派出的使者面对管仲和齐桓公疾言厉色的质问,否认了周昭王的死和楚国有任何关系,不卑不亢,见机行事,从而避免了战争的发生。
D.两篇文章都体现了《 左传》 长于叙事,兽于记述辞令,讲究谋篇布局的特点,正因为如此,《左传》 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
【小题5】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乏困,君亦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亦去之。

(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必退  师:军队
B. 又欲肆其西     封:边邑
C. 秦伯,与郑人盟 说:同“悦”,高兴
D. 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假如)没有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知难也
B. 行李之往来,共乏困
C. 失所与,不知
D. 吾还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对双方的力量对比,也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
B. 文中佚之狐的话,既可看出他对烛之武的充分了解,又可以看出他对秦、晋、楚三国形势的深入分析。
C. 作为小国使臣,烛之武在说辞中巧妙表现出处处为秦国着想,步步深入,层层逼进,具有很强说服力。
D. 文章展现了烛之武在国家存亡之际不顾个人安危的品质,这正是左丘明秉承“春秋笔法”希望褒扬的精神。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小题1】下列语句中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郑既知亡矣 既:已经
B.将焉取之 之:指代土地
C.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何厌之有 厌:厌烦
【小题2】下面句子中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动词。认为
B.敢以烦执事 以:介词。用,拿。,
C.焉用亡郑以陪邻    焉:代词。怎么。
D.将焉取之 焉:代词。哪里。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一)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二)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⑧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  缒:绳索
B.朝济而夕设版焉    版:筑土墙用的夹版
C.相信之深也 深:深厚
D.一怵于烛之武之利  怵:恐惧
【小题2】下面加点字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惟君图之 不惟退秦师
B.郑既知亡矣 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
C.失其所与,不知  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
【小题3】下面“之”字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邻之厚,君之薄也 此亡秦之续耳
B.夫晋,何厌之有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将焉取之 拔剑撞而破之
D.因人之力而敝之   北蛮夷之鄙人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胆识过人。在秦晋围郑之际,趁着夜色,以绳索拴在腰间沿城墙而下,独自面见秦伯。
B.烛之武善于辞令。劝说秦伯时,他先是示弱,然后指出攻打郑国的利弊,进而指出晋国的忘恩负义,话里话外都表明自己此次前来是为郑国着想。
C.晋侯冷静理智。面对秦伯临阵倒戈与属下的激愤,冷静地撤军,离开了郑国。
D.烛之武凭三寸不烂之舌取得退秦成功,根本原因在于他抓住了秦伯乃逐利之人。
【小题5】翻译下面课内文言文句子
(1)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选出加点字解释错误的的一项(   )
A.夫晋,何厌之有  厌,讨厌
B.将焉取之 焉,哪里
C.既东封郑 封,疆界。这里用做动词
D.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小题2】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小题3】选出与例句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以乱易整
A.敢以烦执事B.越国以鄙远
C.焉用亡郑以陪邻D.阙秦以利晋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    (2) 焉用亡郑以陪邻_________
(3)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_____________ (4) 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__
(5)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_____________(6) 因人之力而敝之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因人之力而敝之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夫晋,何厌之有
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焉
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若听茶声然
C.且贰于楚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烛之武说退秦师理由的一项是(  )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⑤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⑥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③⑥B.①④⑤
C.②③⑤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所以,秦晋两国军队合围郑国。
B.因郑文公一直不用烛之武,烛之武心里非常不满,在郑文公亲自登门道歉时,才勉强答应去见秦伯。
C.烛之武见到秦伯后,胸有成竹,对秦、晋两国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不卑不亢,步步深入,最终说服了秦伯。
D.秦军退兵后,子犯请求攻打秦军,晋文公并没有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毅然决定撤军。
【小题5】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因人之力而敝之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夫晋,何厌之有
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焉
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若听茶声然
C.且贰于楚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烛之武说退秦师理由的一项是(  )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⑤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⑥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③⑥B.①④⑤
C.②③⑤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所以,秦晋两国军队合围郑国。
B.因郑文公一直不用烛之武,烛之武心里非常不满,在郑文公亲自登门道歉时,才勉强答应去见秦伯。
C.烛之武见到秦伯后,胸有成竹,对秦、晋两国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不卑不亢,步步深入,最终说服了秦伯。
D.秦军退兵后,子犯请求攻打秦军,晋文公并没有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毅然决定撤军。
【小题5】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