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满庭芳

苏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①陈糙:字季常,眉州人。东坡至黄州,季常数从之游。②司州: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王长官时住黄陂。③摐摐(chuāng):拟声词。④釭(gāng):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开篇三句既包含词人岁月流逝的感慨,又将王长官与长江共论,有赞颂之意。
B.“古县”表明历史悠久,“云溪”“竹坞”“松窗”凸显环境之幽,“江南岸”两句则写与王长官黄州会面的因由。
C."居士先生老矣”是劝酒之辞,意思是王先生虽然老矣,但还是要把酒言欢,珍惜相逢,一醉方休。
D.“逢逢”是拟声词,形容鼓声,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声催发,表现了相聚的愉悦和离别的不舍。
【小题2】词作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

(注)①庆历六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被贬放河南邓州,在此期间,他营建了百花洲和花洲书院。②□:此处缺一字,疑为“梅”,范仲淹多次提到穰下有梅。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一、二句,写春天即将逝去,于是词人去百花洲上寻找春天尚未消逝的美好景色。
B.“无尽处”不仅写出了百花洲上美景的无边无际,也为下片词人的议论积蓄了相应的情感。
C.本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皆围绕百花洲上“寻芳”展开,认为寻乐是上天赋予的本能,要适时行乐。
D.本词情感真挚,借记游百花洲之事来抒发词人复杂的情感,婉约含蕴。
【小题2】同是庆历六年的作品,本词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试作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此时已入素秋,本已气肃天清,又加此一番秋雨,更是纤埃如雾,尽皆浣去,一澄如洗。
B.“渐霜风”三句写风紧日斜之境。当此之际,凉风忽至,关河肃杀,残阳照着高楼,一片冷落之景良。“紧”字突出了雨后傍晚的江边寒风渐冷渐急。
C.“惟有”两句写的是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这令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乃“无情”,蕴含了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D.本词融写景、抒情于一体,使用了细节描写、虚实结合、对比等手法,将词人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题2】下片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风入松

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前两句写伤春,其中“愁草瘗花铭”一句意密而情浓,作者为花而悲、为春而伤的情感都寄寓在此五字中了。
B.“楼前绿暗分携路”,“绿暗”与前两句相照应,暗示春花在风雨中凋零的状况,该句抒发了作者对春花凋零的惋惜之情。
C.古代有折柳送别的风俗,“柳”谐“留”音,赠柳表示不忍离别。词中的“一丝柳,一寸柔情”,可谓语浅意深。
D.“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前句意在伤春,后句则意在伤别,伤春与伤别之情交融,意蕴深邃。
【小题2】前人评论说,词下片“黄蜂”两句是痴语,是深语。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两句直写别离,“恨”字点明本词的主题。“回头”写词人不忍离去的情态,又以重重烟柳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
B.四、五两句描绘的是行人眼中的惨淡画面,移情于景,写出了浪迹飘零之苦。
C.该词写的是离别后的情景。上阕实写,下阕虚写,虚实结合,写尽羁旅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D.词的下阕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巧妙地将情与景融于一体,来表现词人内心的离愁别恨。
【小题2】这首词的下阕与《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烧凤残月”有相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词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威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乍暖还寒时候”是说早春的天气特征,忽冷忽热;也指所处的时代造成的社会的不安宁。
B.“独自怎生得黑”感叹孤独的一人如何挨到天黑,突出了词人老来失去丈夫后的孤寂之苦。
C.开头三句连用叠字,刻画了一位心神不宁、若有所失的妇人情态,表现词人的孤独与凄凉、沉痛与心酸。
D.造成词人惨况的原因包含着深刻的时代和社会因素,通过本词可以读出她对时代的悲叹。
【小题2】作者在描写景物时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写长昼难挨,在对环境和气氛的描写中,表现了词人的孤独寂寞之感。
B.“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两句从夜间情景落笔,写词人因天气寒冷半夜被冻醒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C.词的最后三句共同营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前两句为后一句做环境气氛渲染,更突显人之瘦。
D.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饮酒情境,全词加人了抒情主人公浓重的感情色彩,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交织。
【小题2】“佳节又重阳”一句中的“又”字改为“是”字好不好?为什么?
【小题3】这首词多处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黛玉对宝钗说:“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请说明黛玉对宝钗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
当前题号:8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回中,贾政称宝玉为“无知的孽障”,“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又称之为“不孝的孽障”,请结合相关情节,说明这两处的“孽障”分别表达了贾政对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当前题号:9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洿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洿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洿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洿池沛泽多而禽兽至/
B.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洿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洿池沛泽多而禽兽至/
C.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洿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洿池沛泽/多而禽兽至/
D.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洿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洿池/沛泽多而禽兽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夫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孔子的弟子尊称孔子为夫子,后世遂敬称老师为“夫子”。
B.《春秋》,即《春秋经》,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由孔子修订而成。
C.处士,指那些本来有很高的才能,但因为官场黑暗或未被朝廷重用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D.禹,后人称其为夏禹、大禹,是古代传说中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传说其治理过洪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自己好辩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他借辩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宣扬儒家的“仁政”思想。
B.孟子将杨、墨两家的学说概括为“无君”“无父”,将其比作乱臣贼子的邪说,认为“无君无父”的人是禽兽。
C.孟子主张端正人心,消除邪说,反对偏激,批判怪论,这些做法是符合人民意愿和社会发展规律的。
D.孟子认为,没有大禹,天下不会太平;没有孔子,百姓将不得安宁;没有周公,人们会思想混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2)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