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两句直写别离,“恨”字点明本词的主题。“回头”写词人不忍离去的情态,又以重重烟柳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
B.四、五两句描绘的是行人眼中的惨淡画面,移情于景,写出了浪迹飘零之苦。
C.该词写的是离别后的情景。上阕实写,下阕虚写,虚实结合,写尽羁旅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D.词的下阕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巧妙地将情与景融于一体,来表现词人内心的离愁别恨。
【小题2】这首词的下阕与《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烧凤残月”有相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词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20-03-20 09:49: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 峨大冠 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B.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C.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D.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笾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用的两种器具。笾,竹制的食器。豆,木制、陶制或铜制的食器
B.虎符:虎形的兵符,古代调兵用的凭证。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
C.庙堂:指朝廷。柳宗元《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
D.东方生:指东方朔。汉武帝时曾任太中大夫,性格诙谐,善于讽谏。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仔细描写了柑的金玉其外与败絮其内,运用的是对比手法。
B.金玉其外与败絮其内的对比,其根本目的是为展现出卖柑者高超的储村手段。
C.文章第三自然段是揭示主旨的段落,借卖柑者的话揭露了社会问题。
D.“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稍之流”表现了作者对此种行为乃至社会现象的强烈愤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2)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也。矩襁褓而孤,及长好学,颇爱文藻,有智数。高祖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以母忧去职。及受禅,迁给事郎,奏舍人事。炀帝即位,营建东都,矩职修府省,九旬就。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矩知帝方勤远略,诸商胡至者,矩诱令言其国俗山川险易。撰《西域图记》三卷,入朝奏之。帝大悦,赐物五百段,每日引矩至御坐,亲问西方之事。矩盛言胡中多诸宝物,吐谷浑易可并吞。帝由是甘心,将通西域,四夷经略,咸以委之。转民部侍郎,未视事,迁黄门侍郎。帝复令矩往张掖,引致西蕃,至者十余国。大业三年,帝有事恒岳,咸来助祭。帝将巡河右,复令矩往敦煌。矩遣使说高昌王麹伯雅及伊吾吐屯设等,以厚利,导使入朝。及帝西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舞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帝见而大悦。破吐谷浑,拓地数千里,并遣兵戍之。每岁委输巨亿万计,诸蕃慑惧,朝贡相续。帝谓矩有怀之略,进位银青光禄大夫。矩素勤谨,未尝忤物,又见天下方乱,恐为身祸,其待遇人,多过其所望,故虽至厮役,皆得其欢心。宇文化及帝位,矩为尚书右仆射,加光禄大夫,封蔡国公,为河北道安抚大使。及宇文氏败,为窦建德所获,以矩隋代旧臣,遇之甚厚。建德败于武牢。群帅未知所属,曹旦长史李公淹、大唐使人魏徵等说旦及齐善行令归顺。旦等从之,乃令矩与徵、公淹领旦及八玺,举山东之地归于大唐。

(选自《隋书·裴矩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谓矩有怀之略 安抚B.及帝西巡,燕支山 驻扎
C.以厚利 诱惑D.破吐谷浑 竟然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矩为尚书右仆射
B.令矩与徵、公淹领旦及八玺   欲以生劫之
C.矩职修府省,九旬就 矩襁褓
D.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 帝有事恒岳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B.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C.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D.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既有幼年丧父的意思,又有父母双亡的意思,文中指父母双亡。
B.“母忧”,即母亲去世,又名“丁外艰”,旧制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
C.“河右”,古代泛指黄河以西的地区,相当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一带。
D.“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人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矩精通西域事务。裴矩曾被派往张掖,管理与少数民族通商的事务。他非常熟悉西域的情况,并帅军打败吐谷浑,拓地数千里。
B.裴矩富有智谋。裴矩知道隋炀帝在谋划西域事务,就诱使来张掖的胡人讲述他们国家的风俗民情、山河地理,并撰写《西域图记》进献给朝廷。
C.裴矩勤勉谨慎。当时天下正大乱,裴矩怕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便极力善待他人,即使是干杂事的下人,他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
D.裴矩历仕多朝。隋高祖时他任给事郎,隋炀帝时任黄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宇文化及时被封为蔡国公,后又归顺大唐。
【小题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由是甘心,将通西域,四夷经略,咸以委之。
(2)及宇文氏败,为窦建德所获,以矩隋代旧臣,遇之甚厚。

同类题4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绍以臧洪东都太守。时曹操围张超於雍邱,洪始闻超被围,乃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将赴其难。从绍请兵,而绍竟不听之,超城遂,张氏族灭,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绍增兵急攻,洪城中粮尽,厨米三升,使为薄糜,遍颁众。又杀其爱妾以。兵将咸流涕,无能仰视。男女七八千相枕死,莫有离叛。城陷,执洪,绍谓曰:“臧洪,何相负若是,今日服未?”洪据地瞋目曰:“诸袁事汉,四世五公,可谓受恩。今王室衰弱,无辅翼之意,而欲际会1,觖2望非冀,惜洪力劣,不能推刃为天下报仇,何为服乎?”绍乃命杀。洪邑人陈容在坐,见洪当死,起谓绍曰:“将军今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先诛忠义,岂合天意?”绍,遣人牵出,谓曰:“汝非臧洪俦欤?空复尔为?”容顾曰:“夫仁义岂有常所,蹈之则君子,背之则小人。今日宁与臧洪同日死,不与将军同日生。”遂复见杀。在绍坐者无不叹息。

(注)1际会:机遇;时机。 2觖(jué)望∶因不满意而怨恨。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⑴超城遂
⑵又杀其爱妾以
⑶城陷,执洪
⑷绍,遣人牵出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袁绍以臧洪东都太守  以其善下之,故能百谷王
B.男女七八千相枕死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东也
C.而欲际会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绍乃命杀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乃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将赴其难。
⑵何相负若是,今日服未?
【小题4】臧洪“绝不与通”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5】列出文中两个能表现臧洪言行深得人心的句子,并简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开字天游。少好学,善属文。崇宁间登进士第,调真州司户,累迁国子司业,擢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掖垣草制,多所论驳,忤时相意,左迁太常少卿,责监大宁监盐井,匹马之官,不以自卑。建炎初,奉诏驻潮阳招捕处寇,讫事,乃之镇。居二年,尽平群盗。复以中书舍人召,论:“车驾抚巡东南,重兵所聚,限以大江,敌未易遽犯,其所窥伺者全蜀也。一失其防,陛下不得高枕而卧矣。愿择重臣与吴玠协力固护全蜀。”尝言:“太祖惩五季尾大不掉之患,畿甸屯营,倍于天下,周庐宿卫,领以三衙。今禁旅单弱,愿参旧制增补之。”帝悉嘉纳。时秦桧专主和议,开当草国书,辨视体制非是,论之,不听,遂请罢,改兼侍读。桧尝招开慰以温言,且曰:“主上虚执政以待。”开曰:“儒者所争在义,苟为非义,高爵厚禄弗顾也。愿闻所以事敌之礼。”桧曰:“若高丽之于本朝耳。”开曰:“主上以圣德登大位,臣民之所推戴,列圣之所听闻,公当强兵富国,尊主庇民,奈可自卑辱至此,非开所敢闻也。”又引古谊以折之。桧大怒曰:“侍郎知故事,桧独不知耶?”他日,开又至政事堂,问:“计果安出?”桧曰:“圣意已定,尚何言!公自取大名而去,如桧,第欲济国事耳。”然犹以梓宫未还,母后、钦宗未复,诏侍从、台谏集议以闻。会枢密编修胡铨上封事,痛诋桧,极称开,由是罢,以宝文阁待制知婺州。开言:“议论妄发,实缘国事。”力请归。桧议夺职,同列以为不可。以病免,闲居十余年。开孝友厚族,信于朋友。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其留南京,刘安世一见如旧,定交终身。故立朝遇事,临大节而不可夺,师友渊源,固有所自云

(选自《宋史·曾开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B.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C.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D.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迁本指变动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
B.侍郎,本为宫廷的近侍,唐宋开始,尚书、中书和门下三省所属各部的最高长官均以侍郎称之。
C.三衙,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有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司,合称三衙。
D.梓官,古代帝、后的棺材以梓木制做,故历代以梓宫称皇帝、皇后或重臣的棺材;此指徽宗灵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开忠于职守,不因官小自卑。他在监理大宁监盐井时,不因官小而轻视职事;奉旨进驻潮阳期间,他尽心尽力,用了两年时间平定当地贼寇,
B.曾开深谋远虑,进言很有见地。他曾建议皇帝选择值得信赖的大臣加强四川的边防,杜绝敌人的野心;也曾建议皇帝依照旧制增补禁军。
C.曾开正气浩然,不与秦桧为伍。他敢于与秦桧做正面斗争,不同意向金国求和;秦桧曾对曾开软硬兼施,曾开不为其所动,因此被贬知婺州。
D.曾开笃信好学,秉行儒家教义。他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与朋友交往守信用而闻名;在南京时,刘安世与他一见如故,定下终身之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儒者所争在义,苟为非义,高爵厚禄弗顾也。愿闻所以事敌之礼。
(2)故立朝遇事,临大节而不可夺,师友渊源,固有所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