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多义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________________)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________________)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
以为妙绝    (________________)
佛印绝类弥勒 (________________)
络绎不绝    (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 (________________)
声非加也 (________________)
舆马者,非利足也 (________________)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当前题号:3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求人可使报秦者B.甚矣,汝之不惠
C.自古以来,未之尝闻D.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句式积累
(1)判断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________________)
(2)倒装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________________)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________________)
(3)省略句
輮以为轮 (________________)
(4)固定句式
无以至千里 (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虽有槁(晒)②以为轮(使弯曲)③吾尝而望矣(抬起脚尖)④而千里(送别)⑤君子非异也(禀赋,资质)⑥非水也(善,会)⑦筋骨之(强壮)⑧而江河(横断)⑨声非加也(这里指声音宏大⑩而闻者(清楚)
A.①②⑤⑥⑦⑨B.①②③④⑦⑨C.①③⑤⑦⑨⑩D.①⑤⑦⑧⑨⑩
当前题号:6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予兄子瞻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之于文,得之于天。少与辙皆师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汉息曰:“吾皆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先君晚岁读《易》,玩其爻象,得其刚柔远近、喜怒逆顺之情以观其词,皆迎刃而解。作《易传》,未完。疾革,命公述其志。公泣受命,卒以成书,然后千载之微言,焕然可知也。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最后居海南,作《书传》,推明上古之绝学,多先儒所未达。既成三书,抚之叹曰:“今世要未能信,后有君子当知我矣。”至其遇事所为诗、骚、铭、记、书、檄、论、撰,率皆过人。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之者几遍,凡四卷。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晋人,至唐褚、薛、颜、柳,仿佛近之。平生笃于孝友,轻财好施。父太白早亡,子孙未立,杜氏姑卒,未葬,先君没,有遗言。公既除丧,即以礼葬姑;及官可荫补,复以奏伯父之曾孙彭。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选自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有删改)

(注)①子瞻:苏轼,字子瞻。②四年:这里疑有误,应为三年,即元符三年(1100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
B.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
C.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
D.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谪:封建时代特指吏降职或流放。
B.讣:指讣告,报丧的文字,用以通告某人逝世的消息。
C.太学:古代设立在地方,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D.伯:兄弟中排行第一的。古代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伯是老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篇墓志铭从苏轼之死起笔,突出苏轼死后在当时社会上引起的强烈反响,可见落笔便见高潮。
B.苏辙在追忆苏轼被贬到黄州后关门读书、挥洒文墨时,用大河奔流之势与文章气势相对比,突出表现苏轼文风为之一变。
C.作者认为苏轼的诗本来与李白、杜甫相近,晚年苏轼喜欢上了陶渊明的诗作,因而几乎所有陶诗,他都有追和之作。
D.由文中所述“吾昔有见于中……得吾心矣”,可见苏轼早年思想里已有老庄之道,这些思想对他后来虽历尽坎坷仍能乐观旷达奠定了基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与辙皆师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
(2)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颖昌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
B.纯礼关怀下属,处分重在惩戒。他在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草场失火,守吏惶恐等候诛杀,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
C.纯礼鉴察往事,治事去苛从宽。在开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误告谋逆,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认为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征得皇上认可。
D.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
B.“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
C.“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而后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斗折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非能也,而绝江河D.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