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颖昌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
B.纯礼关怀下属,处分重在惩戒。他在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草场失火,守吏惶恐等候诛杀,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
C.纯礼鉴察往事,治事去苛从宽。在开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误告谋逆,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认为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征得皇上认可。
D.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22 06:45: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官均,字彦衡,邵武人。神宗熙宁亲策进士,擢第二。元丰中,蔡确荐为监察御史里行。时相州富人子杀人,谳狱为审刑、大理所疑,京师流言法官窦莘等受赇。蔡确引猜险吏数十人,穷治莘等惨酷,无敢明其冤。均上疏言之,乞以狱事诏臣参治。坐是谪知光泽县。莘等卒无罪,天下服其持平。元祐右初,议者请兼用诗赋取士,宰相遂欲废经义。均言:“经术以理为主而所根者本也诗赋以文为工而所逐者末也今不计本末而欲袭诗赋之敝未见其为得也”自熙宁以来,京师百司有谒禁。均言:“以诚待人,则人思竭忠;以疑遇物,则人思苟免。愿除开封、大理外,余皆释禁,以明洞达不疑之意。”遂论青苗,以为有惠民之名而无惠民之实,有目前之利而为终岁之患,愿罢之而复为常平籴粜之法。又言官冗之弊,请罢粟补吏,减任子员,节特奏名之滥,增摄官之举数,抑胥史之幸进,以清入仕之源。又言:“治天下道二,宽与猛而已。宽过则缓而伤义,猛过则急而伤恩。术虽不同,其蠹政害民,一也。间者,监司务为惨刻,郡县望风趣办,不暇以便民为意。陛下临御,务从宽大,为吏者又复苟简纵弛,猛宽二者胥失。愿明诏四方,使之宽不纵恶,猛不伤惠,以起中和之风。”诏下其章。蔡确弟硕盗贷官钱以万计,狱既上,均论确为宰相,挟邪挠法,当显正其罪,以厉百官。张垛、李清臣执政,与正人异趣,相继击去之。监察御史张舜民论边事,因及宰相文彦博,舜民左迁。均言:“风宪之任许风闻,所以广耳目也。舜民之言是,当行之;其言非,当容之。愿复舜民职。”不从。致仕。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宋史·上官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经术以理为主而/所根者本也/诗赋以文为工而/所逐者末也/今不计本末/而欲袭诗赋之敝/未见其为得也/
B.经术以理为主而/所根者本也/诗赋以文为工而/所逐者末也/今不计本末而/欲袭诗赋之敝/未见其为得也/
C.经术以理为主/而所根者本也/诗赋以文为工/而所逐者末也/今不计本末/而欲袭诗赋之敝/未见其为得也/
D.经术以理为主/而所根者本也/诗赋以文为工/而所逐者末也/今不计本末而/欲袭诗赋之敝/未见其为得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里行,属官名,唐朝开始设置,宋代因袭,有监察御史里行、殿中里行等。
B.大理,即大理寺,我国古代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C.临御,古代可以指皇帝开始治理国政或临幸至某地,文中指皇帝临幸至某地。
D.风宪,掌管风纪法度、检举弹劾百官、整治地方官吏作风的官职,亦称御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A.上官均坚持公正,敢于直言进谏。蔡确推荐他为监察御史里行,他为法官窦莘等人上疏说明情况,请求下诏让大臣参与审理,被贬为光泽县县令。
B.上官均重视经义,言论切中时弊。宰相想废除经义科考试,上官均认为经术是以理为主的,是立世的根本;他指出要从根本上整治官员过多的弊端。
C.上官均考虑民生,主张宽猛相济。他认为青苗法没有带给百姓真正的实惠,应该恢复为常平籴粜之法;他认为为政要宽猛适宜,兴起中正和顺之风。
D.上官均刚直不阿,决不徇私枉法。审理蔡硕非法借贷官府钱币的案件,上官均不因其曾推荐自己为官而徇私,抨击他身为宰相,却伙同坏人枉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蔡确引猜险吏数十人,穷治莘等惨酷,无敢明其冤。
(2)间者,监司务为惨刻,郡县望风趣办,不暇以便民为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革传(节选)

李革字君美,河津人。父余庆,三至廷试,不遂,因弃去。革颖悟,读书一再诵,辄记不忘。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真定主簿。察廉,迁韩城令。同知州事纳富商赂,以岁课军须配属县,革独不听,提刑司以为能。迁河北东路转运都勾判官、太原推官。丁母忧,起复,迁大兴县令、监察御史。丁父忧,起复,签南京按察事。

泰和六年,伐宋,尚书省奏:“军兴,随路官,差占者别注,阙者选补,老不任职者替罢,及司、县各存留强干正官一员。”革与签陕西高霖、签山东孟子元俱被诏,体访三路官员能否籍存留正官,行省、行部、元帅府差占员数及事故阙员,老不任职。赴阙奏事,改刑部员外郎,调观州刺史兼提举漕运。知府徒单南平贵幸用事,势倾中外,遣所亲以进取诱革,革拒之。

兴定元年,胥鼎自平阳移镇陕西,革以知平阳府事,权参知政事,代鼎为河东行省。是时兴兵伐宋,革上书曰: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不纳。太原兵后阙食,革移粟七万石以济之。二年,宣差粘割梭失至河东,于是晚禾未熟,牒行省耕毁清野。革奏:“今岁雨泽及时,秋成可待,如令耕毁,民将不堪。”诏从革奏。

十月,平阳被围,城中兵不满六千,屡出战,旬日间伤者过半。征兵吉、隰、霍三州,不时至。裨将李怀德缒城出降,兵自城东南入。左右请革上马突围出。革叹曰:“吾不能保此城,何面目见天子!汝辈可去矣。”乃自杀。赠尚书右丞

赞曰:《传》曰:“君子之言,其利博哉。”徒单镒拱挹一语而宣宗立,厥功懋矣。徒单镒亦外官,惟孙即康诡随,乃骤至宰相。古所谓斗筲之人,即康之谓矣。贞祐执政李革,可谓君子,其进退之际,有古人为相之风焉。

(节选自《金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B.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C.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D.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省”,东汉有尚书台,魏晋之后称尚书省,唐时主要负责执行诏令,为中央政府最高政令执行机关。
B.“权参知政事”中“权”即代理、暂代。“署、行、守、摄、假、迁”都有代理官职之意。
C.“赠尚书右丞”中“赠”指古代朝廷给官员已故曾祖父母、祖父母、妻室的荣典。
D.“赞曰”中“赞”是古人作品中作者或注家用来对作品人物或事件进行评论、阐发观点的文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革聪明机敏,正直廉洁。他才华出众,过目不忘,拒绝权贵亲信的功名引诱,被朝廷赏识。
B.李革恪尽职守,奉公敬业。两次伐宋他均积极支持,认真递选官员,转运粮食,以济金朝军队。
C.李革体恤民情,保护农耕。他考虑民意,上奏反对朝廷毁耕清野,意见最终为朝廷所采纳。
D.李革竭忠尽智,忠君爱国。平阳被围,他奋勇抵抗,城破之时,他放弃突围,自杀以殉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知州事纳富商赂,以岁课军须配属县,革独不听,提刑司以为能。
(2)徒单镒为外官,惟孙即康诡随,乃骤至宰相。古所谓斗筲之人,即康之谓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正平字子夷,学行甚高,虽庸言必援《孝经》、《论语)。父纯仁卒,诏特增遗译,官其子孙,正平推与幼弟。绍圣中。为开封尉,有向氏于其坟造慈云寺。户部尚书蔡京以向氏后威,规欲自结,奏拓四邻田庐。民有诉者,正平按视,以为所拓皆民业,不可夺;民又键鼓上诉,京坐罚金二十斤,用是蓄恨正平。及当国,乃言正平矫撰父遗表。又谓争之仪所述《纯仁行状》,安载中使蔡克明传二圣虚公之意,进以正平逮之仪、克明同诣御史府。正平将行,其弟正思日:议《行状)时,兄方营窀穸之事,参预笔削者,正思也,兄何为哉?正平日:时相意属我,且我居长,我不往,兄弟俱将不免,不若身任之,逐就狱。捶楚甚苦皆欲诬服独克明日旧制凡传圣语爱杰于御前请宝印出注籍于内东门使从其家得永州传宣圣语本有御宝,又验内东门籍皆同。其遗表八事,诸子以朝廷大事,防后患,不敢上之,缴申颖昌府印寄军资库。自颍昌取至,亦实。缺遂解。正平羈管象州,之仪羈管太平州。正平家属死者十余人。会教,得归颖昌。唐君益为守,表其所居为忠直坊,取所赐世济忠直碑额也。正平告之日:此朝廷所赐,施于全石,揭于墓隧,假宠于范氏子孙则可:若于通途广陌中为往来之观,以耸动庸俗,不可也。君益日:此有司之事,君家何预焉?正平日:先祖先君功名,人所知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异时不独吾家诒笑,君亦受其责矣。竟撒去之。正平退闲久,益工诗,尤长五言,著《荀里退居编》,以寿终。
(选自《宋史·范正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撞楚甚苦/皆欲诬服/独克明日/旧制凡传圣语/受本于御/前请宝印/出注/籍于内东门/
B.捶楚甚苦/皆欲诬服/独克明日/旧制凡传圣语/受本于御前/请宝印/出注/籍于内东门/
C.捶楚甚苦/皆欲诬服/独克明日/旧制/凡传圣语/受本于御前/请宝印出/注籍于内东门/
D.捶楚甚苦/皆欲诬服/独克明日/旧制/凡传圣语受本/于御前请宝印/出注/籍于内东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孝经:儒家经典著作,为六经之一,以孝为中心集中地闸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B.行状:叙述死者世系,生平、籍贯.事迹等的文章,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摸述。
C.御史:先秦时期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来泛指官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范正平学向很高,擅作诗歌。即使日常言语也一定援引《孝经》、《论语》,退位闲居后作诗更精,尤擅五言诗,并撰写(荀里退居编》。
B.范正平执法严明,不阿权贵。任开封尉时,户部崗书蔡京欲取悦皇后,奏请向氏强占四邻田舍,范正平认为不能侵夺,因此得罪蔡京。
C.范正平勇于担当,爱护兄弟。蔡京诬告(纯C行状)内容不实,要将他逮捕人狱.当时他未参与其事,但为了保全兄弟主动承担罪责。
D.范正平谦逊低调,不事张扬。唐君益上表将其居所命名为忠直坊.此名源自皇帝所赐碑额,但他认为这样做有辱祖先名声,坚决反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纯仁辛,诏特增遗泽,官其子孙,正平推与幼弟。
(2)异时不独吾家诒笑,君亦受其责矣。竟撒去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守信,开封浚仪人。事周祖,得隶帐下。广顺初,累迁亲卫都虞候。从世宗征晋阳,遇敌高平,力战,迁亲卫左第一军都校。师还,迁铁骑左右都校。从征淮南,为先锋,下六合,入涡口,克扬州,遂领嘉州防御使,充铁骑、控鶴四厢都指挥使。从征关南,为陆路副都部署,以功迁殿前都虞候,转都指挥使。

太祖即位,迁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改领归德军节度。李筠叛,守信与高怀德率前军进讨,破筠众于长平,斩首三千级。又败其众三万于泽州,获伪河阳节度范守图,降太原援军数千,皆杀之。李重进反扬州,帝亲征至大仪顿。守信驰奏:“城破在朝夕,大驾亲临,一鼓可平。”帝亟赴之,果克其城。

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守信等顿首曰:“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并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帝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谢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之。”帝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守信谢曰:“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病,乞解兵权,帝从之,皆以散官就第,赏赍甚厚。

九年,卒,年五十七,追封威武郡王,武烈。

(选自《宋史·石守信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乾德初/帝因晩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
B.乾德初/帝因晩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
C.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
D.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庙号是皇帝在神庙中被供奉时的名号。
B.黄袍,往往被看作古代帝王服色的象征,其作为帝王专用衣着的规定始于唐朝。
C.散官,是古代官员的一种,指那些不在编制之内不拿朝廷俸禄的官员。
D.谥,即谥号,是人死之后由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分为官谥和私溢两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守信作战奋勇,善于征战。他在跟随周世宗时就攻城略地,屡立战功,因而多次被升迁官职。
B.石守信战功赫赫,颇得皇帝信任。他在跟随太祖后,又因为战功得到升官,皇帝也听从其建议。
C.石守信颇有谋咯,善于抓住战机。在皇帝亲征大仪顿时,他奏请皇帝亲临城下,从而攻下城池。
D.石守信迷信天命,愚不可及。当宋太祖施行杯酒释兵权计谋时,他愚昧地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信驰奏:“城破在朝夕,大驾亲临,一鼓可平。”
(2)守信谢日:“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__________)(2)文章于润身(__________)
(3)死也,我求其生不得尔(__________)(4)其平教他子弟(__________)
【小题2】对下列两句中“而”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宽简而不扰    ②修闻而服之终身
A.①②中的“而”都是介词B.①中的“而”是介词,  ②中的“而”是连词
C.①②中的“而”都是连词D.①中的“而”是连词,  ②中的“而”是介词
【小题3】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2)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小题4】下文共有3个分句,请依次把它们写出来。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小题5】请概括并简析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