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放言五首(其一)

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注)①此诗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②臧生:指臧武仲。《论语·宪问》:“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防:武仲的封地。武仲凭借其封地来要挟鲁君。③宁子:指宁武子。《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题“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首联以反问的句式明确有力地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B.颔联使用典故,说明世人的可悲:他们只爱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哪晓得还有宁武子那样的高贤。
C.颈联以萤火虫发光但不是火、荷叶上的露水虽然呈球状但不是珍珠说明人们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D.尾联紧承颈联,运用对比手法,将大火与萤火、明珠与露水进行对比,指出大火、明珠处境的悲哀。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别州民

白居易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裳(注)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注)甘棠:《诗经·召南》有《甘棠》一诗赞美召伯。据说周朝召伯南巡时为了不惊扰百姓,在一甘棠树下办公。后以“甘棠”来称颂官吏的政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离任时,父老准备筵席,拦路相送。
B.诗歌前四句写出了百姓的依依惜别之情和诗人内心对杭州百姓的愧疚之情,可谓情真意切。
C.第三联描绘了因税重,贫穷的农户很多;又因干旱的田地多,农民遭遇饥荒的现实情况。
D.诗人临走时,还能给父老们留下在钱塘增筑的湖堤工程以救助当地的干旱灾荒,其自豪的心情表露无遗。
【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的形象特征。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说说尾联“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中“乐”字的好处。
当前题号:3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请赏析“身向榆关那畔行”的“身”的用意。
当前题号:4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有人认为“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一句过于直白,减弱了全词的感染力,这种看法有道理吗?
当前题号:5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赏析颔联: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当前题号:6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尾联是怎样写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的?
当前题号:7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请赏析颈联: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当前题号:8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词前的序有何作用?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当前题号:9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对于爱因斯坦,文学艺术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娱乐和消遣。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恰如他献身于物理学一样,乃是出于精神生命的需要,出于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出于一种“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的必要性。

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爱因斯坦写道:“我从来就不把安逸和享乐看成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真……要不是全神贯注于那个在艺术和科学研究领域永远也达不到终点的对象,那么人生在我看来就是空虚的。”

在他的心目中,艺术和科学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并不是因为它们是两个闪闪发光、可以放在口袋里永远占有的金币,而是两个无限的、永远也没有终点的世界。从事艺术和科学的最大乐趣不是占有,而是不断地追求。有人以“将进酒,杯莫停!……但愿长醉不愿醒”为人生最大乐趣,对于爱因斯坦,“销万古愁”的方法不是举杯长醉,而是永无止境地从事科学、艺术活动。在他漫长而多艰的一生里,音乐和物理学对他都是一种莫大的精神安慰。

此外,他极力推崇文学艺术,也是因为他深深懂得它们的伦理价值。爱因斯坦认为,文学艺术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他确信:“个人的生命只有当它用来使切有生命的东西都生活得更高尚、更优美时才有意义。”而大艺术家在这方面的作用往往要胜过科学。也许这便是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的原因。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爱因斯坦同卡夫卡这位生前无名、死后殊荣的奥地利作家也有过交往。卡夫卡说:“我总是企图传播某种不能言传的东西,解释某种难以解释的事情。”卡夫卡把文学艺术看成是探索世界秘密的决定性手段的见解,恐怕在爱因斯坦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因为这位伟大科学家一再宣称:音乐和物理学领域中的研究工作在起源上尽管不同,可是却被共同的目标联系着,这就是对企图表述未知的东西,它们的反应是不同的,可是它们互相补充着。摆脱日常生活的单调乏味,和在这个充满着由我们创造的形象的世界中寻找宽慰的愿望,才是艺术上和科学上的创造最强有力的动机。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在这些伟大科学家眼里,世界本来是丰富的。

这充分表明了爱因斯坦同艺术具有密切关系的深厚根源。的确,科学和艺术是相互补充的。前者能满足我们的理性追求,后者能满足我们感情的渴望。而且,有些人生的体验(如一种朦胧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绪)只有借助于艺术才能表述出来。

肖邦在夜曲中所陈述的情感,凡·高在画布上所表达的心绪,以及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就决不是相对论和量子论能说清楚,讲明白的。

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和艺术之所以值得追求,还因为它们体现了一种绝对和谐的美。“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这一几何命题就具有高超的逻辑美,它在人们心中所激起的美感同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在人们心中激起的美感是相通的,等价的。真正追求科学美的人,往往也会极力推崇艺术的美。正因为这样爱因斯坦才经常把科学的伟大成就比作是“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把美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迈克耳孙称之为“艺术家”(的确,大数学家和大物理学家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艺术家)。

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和艺术之所以是相通的,还在于两者均要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倘若没有诗人般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怎能以惊人的洞察力阐明相对论原理?他自己就一再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艺术的想象力,往往会刺激科学所必需的想象力。我想,这也是爱因斯坦左脚踏在科学上,右脚踏在艺术上的原因之一。

【小题1】简析第三段中画线句的作用。
【小题2】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理由是什么?(分条表述)
【小题3】对于本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爱因斯坦对艺术执著追求是出于其精神生命的需要,出于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B.爱因斯坦心目中艺术和科学具有永久的魅力,是因为两者是永远没有终点,值得不断追求。
C.爱因斯坦认为,这个世界是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
D.爱因斯坦看来,科学和艺术的相通是两者均要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
【小题4】谈谈你对第八段中画线句的理解。
当前题号:10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