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有人认为“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一句过于直白,减弱了全词的感染力,这种看法有道理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3-26 10:50: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内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苍凉、宁谧、缠绵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B.“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扇子是夏天用来趋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C.这首词是以女子的口吻写成,这位被抛弃的女子在认清现状后态度决绝,当断则断,极富个性。如此烈性女子却不得不忍受情感的变故,使得这首词的词情更为哀怨。
D.词的下阕,纳兰性德用了唐明皇和杨玉环的典故。面对男子的变心,女主角控诉着他的无情:我们曾像唐明皇与杨玉环一样,在骊山有过山盟海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算短暂离别也不能相互生怨。而如今的你如此薄幸,哪比得上唐明皇,生生死死都不忘与杨玉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夙愿。
【小题2】在道光十二年结铁网斋刻本《纳兰词》里,该词词牌下边还有这样一个词题:“拟古决绝词,柬友。”但现在许多人认为此首词是写爱情的。对此,你怎么看?结合全词进行说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清代纳兰性德的两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梦江南(其二)
江南好,城阙①尚罐峭。故物陵前惟石马②,遗踪陌上有铜驼③。玉树④夜深歌。
梦江南(其七)
江南好,佳丽数维扬⑤。自是琼花⑥偏得月,那应金粉⑦不兼香。谁与话凄凉。
【注】①城阙:这里指金陵古城。②石马:指明太租孝陵墓前的石刻。③铜驼:唐朝都城洛阳铜驼陌(街),后以之代指繁华之地。④玉树:指歌曲《玉树后庭花》,被视作亡国之音。⑤维扬:扬州。⑥琼花:扬州后土祠有琼花一株,是名闻天下的风景。⑦金粉:指琼花花粉。
【小题1】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两首词体裁一样,但题材不一致,都用“江南好”总领后文内容,每首词分别写不同的地方风景及感悟。
B.其二前四句是说金陵旧城仍然非常高峻,皇帝陵前的旧物只剩下石马,街道上还依稀可辨从前繁华的模样。
C.其二尾句是说作者在这里流连忘返,夜深之时,仿佛仍听到当年《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响起,余韵悠长。
D.其七前四句是说江南风景处处美,其中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琼花的名闻天下之美。
E. 其七结尾发出疑问:我和谁一同欣赏这美好的夜景,共同谈论这清凉的夜色呢? 以乐景衬乐情,令人向往。
【小题2】两首词分别表达了什么感情? 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