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8题)
1.
在“观察小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如图)。请回答:

(1)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要使镜筒上升,应向__________(填“前”或“后”)旋转粗准焦螺旋;
(2)血管2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该血管的名称是__________。

(1)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要使镜筒上升,应向__________(填“前”或“后”)旋转粗准焦螺旋;
(2)血管2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该血管的名称是__________。
2.
体温恒定使哺乳动物对环境有较强适应能力。某科研小组对12只某种哺乳动物,在不同环境温度下静止状态(非运动、非进食)时的代谢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图。根据图像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该哺乳动物静止代谢率会随环境温度变化呈现如图波动。(已知:该哺乳动物的体温调节机理与人体类似;动物的代谢率以每小时单位质量的耗氧量来表示,代谢率越高呼吸作用越旺盛)
___

3.
某哺乳动物主动脉、左心室及左心房的血压变化如图。

(1)该哺乳动物心脏每分钟跳动约________次(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左心房中血压相对较低,作用是________。
(3)区间Ⅱ对应的心脏血液流动模型是________ 。


(1)该哺乳动物心脏每分钟跳动约________次(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左心房中血压相对较低,作用是________。
(3)区间Ⅱ对应的心脏血液流动模型是________ 。

4.
黄铜(铜和锌的合金)因性能优良,被广泛用于制作钱币、饰品和生产中,铜的质量分数在59%~65%之间的黄铜性能优良。兴趣小组为了解某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进行如下实验:取多个黄铜螺母放入烧杯中,另取80克19.6%的稀硫酸,分四次等质量加入,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____7 (选填“>”、“=”或“<”)。
(2)配制8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3)多少毫升? _____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通过计算说明该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是否优良_____。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稀硫酸的用量/克 | 20 | 20 | 20 | 20 |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 20.0 | 17.4 | 14.8 | 13.5 |
分析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____7 (选填“>”、“=”或“<”)。
(2)配制8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3)多少毫升? _____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通过计算说明该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是否优良_____。
5.
用久的热水瓶内胆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兴趣小组为了解具体成分进行了实验。他们取样品25克放入质量为100克的锥形瓶中,置于电子天平上,往瓶内加入150克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此时天平示数如图。对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4.2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填化学式)
(2)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3)反应结束时溶液中MgCl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精确到0.1%)

(1)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填化学式)
(2)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3)反应结束时溶液中MgCl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精确到0.1%)
6.
如图中的a、b、c、d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连线的两物质(或其水溶液)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已经略去)。其中甲是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乙为氯化物,是家庭做菜时必要的调味品;a为常见的单质,它的制品在生活中应用极广,其组成元素是合成人体血红蛋白所必需的;c中含有三种元素,c和d相混时会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物丙。

(1)c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c与d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

(1)c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c与d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
7.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实验小组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均足量,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1)白色沉淀A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
(2)白色沉淀C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这包白色固体是由________(填化学式)组成的。

(1)白色沉淀A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
(2)白色沉淀C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这包白色固体是由________(填化学式)组成的。
8.
某KCI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杂质,实验室提纯氯化钾的流程如下。(氯化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1)沉淀a是__________。
(2)操作1是__________。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②蒸发结晶
(3)若KC1固体样品中还含有少量杂质K2SO4,小科认为提纯该样品只要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增加一步实验:在“加入过量K2CO3。溶液”与“过滤”操作之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小江认为这种方案不合理,会导致所得KC1固体中含有新的杂质,新杂质是__________

(1)沉淀a是__________。
(2)操作1是__________。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②蒸发结晶
(3)若KC1固体样品中还含有少量杂质K2SO4,小科认为提纯该样品只要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增加一步实验:在“加入过量K2CO3。溶液”与“过滤”操作之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小江认为这种方案不合理,会导致所得KC1固体中含有新的杂质,新杂质是__________
9.
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为1.5g。某实验小组将这份样品完全溶解,配成50g溶液。然后缓慢滴入7.3%的稀盐酸,同时进行搅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多次测得溶液pH和溶液总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计算:
(1)第________次测量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2)表中m=________。
(3)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_____
(4)1.5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_____
测量次数 | 第1次 | 第6次 | 第16次 | 第21次 | 第26次 |
滴加的盐酸总质量/g | 0 | 5 | 15 | 20 | 25 |
溶液总质量/g | 50 | 55 | m | 69.78 | 74.78 |
溶液pH | 12.4 | 12.1 | 7.0 | 2.2 | 2.1 |
请分析计算:
(1)第________次测量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2)表中m=________。
(3)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_____
(4)1.5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_____
10.
如图表示某国际空间站的水气整合系统,其中“氧气生成系统”能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萨巴蒂尔系统”能把氢气和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液态水和甲烷气体;液态水即循环利用,甲烷排放到外太空。

(1)图中化学式标注的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
(2)已知一个航天员平均一天要消耗约0.8千克的氧气,请计算一个航天员在空间站30天,理论上至少需要给该水气整合系统补充多少质量的水? ____(已知二氧化碳足量)

(1)图中化学式标注的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
(2)已知一个航天员平均一天要消耗约0.8千克的氧气,请计算一个航天员在空间站30天,理论上至少需要给该水气整合系统补充多少质量的水? ____(已知二氧化碳足量)
11.
有机物是自然界物质中的一个大家族。
(1)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①尿素[CO(NH2)2]②纯碱(Na2CO3)③酒精(C2H5OH)
④葡萄糖(C5H12O5),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2)食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乙酸(CH3COOH)在乙酸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 。
(3)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X与8克氧气恰好完金反应,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X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1)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①尿素[CO(NH2)2]②纯碱(Na2CO3)③酒精(C2H5OH)
④葡萄糖(C5H12O5),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2)食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乙酸(CH3COOH)在乙酸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 。
(3)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X与8克氧气恰好完金反应,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X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12.
A、B、C为初中科学常见的三种无机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若C是气体,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B所属的物质类别和组成元素都相同,则A→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A与B属于不同物质类别,B和C属于同种物质类别,A、B、C三种物质中都含有相同的两种元素,则C可能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

(1)若C是气体,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B所属的物质类别和组成元素都相同,则A→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A与B属于不同物质类别,B和C属于同种物质类别,A、B、C三种物质中都含有相同的两种元素,则C可能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
13.
某小组用耐强碱的反应管等仪器组装成如图实验装置,以研究铜酸钠(NaCuO2)跟H2的反应,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①固体中出现紫红色物质:②试管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

回答:
(1)经检验紫红色物质为一种金属单质,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CuO2+3H2
2NaOH+_______+_________。
(2)若实验过程中包含下列步骤(没有根据操作顺序排列):①停止通H2;②通纯净H2排净装置里空气;③点燃酒精灯加热:④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3)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实验现象_________选填(“①”或“②”),可直接判断氢气发生了化学变化。
(4)完全反应后,为了测定固体产物中Cu的质量,要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后晾干,称量。在洗涤环节中判断洗涤干净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

回答:
(1)经检验紫红色物质为一种金属单质,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CuO2+3H2

(2)若实验过程中包含下列步骤(没有根据操作顺序排列):①停止通H2;②通纯净H2排净装置里空气;③点燃酒精灯加热:④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3)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实验现象_________选填(“①”或“②”),可直接判断氢气发生了化学变化。
(4)完全反应后,为了测定固体产物中Cu的质量,要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后晾干,称量。在洗涤环节中判断洗涤干净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
14.
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1,发现D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
③再打开止水夹K2,风哨振动鸣叫,C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
回答:
(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________ (填化学式)和水。
(2)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C、D中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________b%(选填“>”“=”或“<”)。

①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1,发现D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
③再打开止水夹K2,风哨振动鸣叫,C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
回答:
(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________ (填化学式)和水。
(2)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C、D中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________b%(选填“>”“=”或“<”)。
15.
实验室里有一瓶氢氧化钙粉末由于较长时间敞口放置,已部分变质为碳酸钙。某课外兴趣小组为测定该瓶粉末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和计算。
(1)配制稀盐酸:配制500克7.3%的稀盐酸,需要36.5%的浓盐酸________克。
(2)抽样测定:将瓶中粉末搅拌均匀后称取20克样品放入烧杯并置于电子秤上,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克。
(3)计算出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
(4)经过分析讨论,同学们觉得这样测得的结果有可能偏大,原因是________(指出一点即可)。
(1)配制稀盐酸:配制500克7.3%的稀盐酸,需要36.5%的浓盐酸________克。
(2)抽样测定:将瓶中粉末搅拌均匀后称取20克样品放入烧杯并置于电子秤上,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秒 | 0 | 10 | 20 | 30 | 40 |
总质量/克 | 310.0 | 309.6 | 308.6 | 307.8 | 307.8 |
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克。
(3)计算出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
(4)经过分析讨论,同学们觉得这样测得的结果有可能偏大,原因是________(指出一点即可)。
16.
为研究“不同物质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质量变化”,某科学兴趣小组将10.00克下列物质分别盛放于相同的烧杯中,将它们敞口放置在恒温实验室。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情况见下表。
请回答:
(1)表格中“?”的值是________克;
(2)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相比较,敞口放置24小时的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分析上表中水、饱和硝酸钾溶液和稀盐酸敞口放置后的质量减小程度随时间变化不一样,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小丽进行了下列操作:取敞口放置时间48小时的稀盐酸5.00克于锥形瓶中,滴入两滴指示剂,用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了5.50克氢氧化钠溶液。通过计算,确定散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并对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_______
放置时间(小时) | 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克) | |||
水 | 饱和氯化钠溶液 | 饱和硝酸钾溶液 | 7.3%的稀盐酸 | |
24 | 1.85 | 0.61 | 0.72 | 1.35 |
48 | 3.70 | ? | 1.44 | 2.80 |
请回答:
(1)表格中“?”的值是________克;
(2)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相比较,敞口放置24小时的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分析上表中水、饱和硝酸钾溶液和稀盐酸敞口放置后的质量减小程度随时间变化不一样,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小丽进行了下列操作:取敞口放置时间48小时的稀盐酸5.00克于锥形瓶中,滴入两滴指示剂,用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了5.50克氢氧化钠溶液。通过计算,确定散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并对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_______
17.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U不变,灯L1、L2上都标有“3V”字样,且灯丝阻值不变,R1是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后,依次进行如下操作:①开关S2接l、2,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V1示数为3V,此时电流表示数为0.3A,②开关S2接2、3,电流表示数为0.4A;③开关S2接4、5,电流表示数仍为0.4A,电压表V2示数为2V。
请解答下列问题:

(1)灯L1、L2的额定功率分别是多少?________
(2)小科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R1的阻值,分析如下:

老师指出:求解R1时,代入的“3V”“0.4A”“0.3A”三个数据中有错误。请你指出错误的数据:_________,并正确求解R1。________
(3)当开关S2接4、5时,滑片P怎样移动才能使L2正常工作?(要求说明移动方向和变化的阻值大小)________
请解答下列问题:

(1)灯L1、L2的额定功率分别是多少?________
(2)小科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R1的阻值,分析如下:

老师指出:求解R1时,代入的“3V”“0.4A”“0.3A”三个数据中有错误。请你指出错误的数据:_________,并正确求解R1。________
(3)当开关S2接4、5时,滑片P怎样移动才能使L2正常工作?(要求说明移动方向和变化的阻值大小)________
18.
电加热眼罩对缓解眼疲劳有一定效果。如图甲是一款市场上的产品,小敏查阅使用说明书,其相关参数如下表乙。
甲.
乙.
丙. 
(1)当该款眼罩还剩10%的电池容量时,在额定电压下充电,充满电至少需要多少时间?_______
(2)图丙是小敏设计的可以手动调节高、中、低三档加热的电热眼罩原理图。电源电压U恒为4.8伏,已知电热丝R1阻值为4欧,电热丝Ra阻值为6欧,开关S3只接a或b。
①丙图电路中S1闭合,S2断开,S3接a时,加热电路为________(选填“高”、“中”或“低”)温档。
②中温档功率为多少瓦?_______
③高温档工作20分钟,眼罩消耗的电能为多少焦?_______
甲.



(1)当该款眼罩还剩10%的电池容量时,在额定电压下充电,充满电至少需要多少时间?_______
(2)图丙是小敏设计的可以手动调节高、中、低三档加热的电热眼罩原理图。电源电压U恒为4.8伏,已知电热丝R1阻值为4欧,电热丝Ra阻值为6欧,开关S3只接a或b。
①丙图电路中S1闭合,S2断开,S3接a时,加热电路为________(选填“高”、“中”或“低”)温档。
②中温档功率为多少瓦?_______
③高温档工作20分钟,眼罩消耗的电能为多少焦?_______
2.选择题- (共37题)
20.
小明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血液流动情况。对于该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最好选择颜色深的部位观察 |
B.必须在高倍镜下才能看到血液流动情况 |
C.可根据血液颜色的深浅分辨动、静脉 |
D.图中的三种血管中,③为静脉 |
21.
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下列有关胃的形态和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
A.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利于暂时贮存食物 |
B.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 |
C.胃壁中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具有杀菌、消化等作用 |
D.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完全消化食物中的脂肪 |
23.
取4支洁净的试管,①号和②号试管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③号和①号试管分别加入1毫升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pH约为7)和1毫升蒸馏水,将4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水浴5分钟。然后将③号和④号试管中的液体分别倒入①号和②号试管,充分摇匀,再放回37℃的水中水浴5分钟。往①号和②号试管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发现①号试管溶液不变蓝,②号试管溶液变蓝。这一实验可以说明( )
A.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
B.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
C.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
D.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 |
24.
某品牌加酶洗衣粉使用方法中提示:用温水浸泡。某科学兴趣小组对该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有关数据判断,能正确表示温度对该酶催化效率影响的图像是( )
水温(℃)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除去奶渍所需时间(秒) | 28 | 12 | 6 | 4 | 12 | 17 |
根据表中有关数据判断,能正确表示温度对该酶催化效率影响的图像是( )
A.![]() |
B.![]() |
C.![]() |
D.![]() |
26.
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得到的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均无现象。则滤渣中( )
A.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锌 ![]() | B.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 |
C.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 ![]() | D.一定有银和铜,一定没有锌 |
27.
如图,给出了三种物质可能存在的转化关系,根据所学的物质性质及化学变化规律,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不能一步实现转化的有① ② | B.实现③ 转化,可通至氯化钠溶液 |
C.实现⑤ 转化,可加入碳酸钙粉末 | D.实现⑥ 转化,可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
29.
当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里的物质发生反应使气囊弹出,以保护司乘人员的安全。某汽车安全气囊中的反应之一为:6Na+Fe2O3=2Fe+3Na2O,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 | B.分解反应 ![]() | C.置换反应 ![]() | D.复分解反应 |
30.
下列实验中,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方法都符合实验目的的是验目的( )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主要操作方法 |
A |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 各成分的溶解性差异 | 蒸发 |
B | 分离水与酒精的混合物 | 各成分的密度差异 | 蒸馏 |
C |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 酸根离子的化学性质差异 | 加碳酸钠溶液,观察产生气泡快慢 |
D | 除去FeSO4、CuSO4混合溶液中的CuSO4 | 金属活动性差异 | 加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A.A | B.B ![]() | C.C ![]() | D.D |
31.
某同学对Fe2O3做了如图探究活动,已知氯气在水溶液中能将Fe2+转变为Fe3+,且每一步都充分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无色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B.黑色粉末是Fe3O4 |
C.① 过程Fe2O3中的氧元素全部转人无色气体 | D.② 过程有置换反应发生 |
32.
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得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 |
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
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
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
33.
据报道,我省某民营企业研发的“天的”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这种火箭发动机用液态氧、液态甲烷作燃料,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烷是有机物 |
B.甲烷具有可燃性 |
C.液态氧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
D.一定条件下液态氧和液态甲烷能发生化学反应 |
34.
小丽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


A.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 |
B.铁、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
C.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
D.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
37.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氧化氢气体 |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B | 测定空气中O2体积大致所占比例 | 用铁丝代替红磷做实验 |
C | 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 将CO2通入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中 |
D | 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 将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
A.A | B.B | C.C | D.D |
38.
有一种在古籍里称为鋈的银白色铜合金,是占代云南、四川地区的特产,其主要成分是铜、锌、镍等金属单质。炼制时需要黑铜矿(主要成分是CuO)、硫化镍矿(主要成分是Ni2S3)等多种矿物。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鋈属于金属材料 |
B.经的样品在足量稀盐酸中能全部溶解 |
C.Ni2S3中镍元素呈+3价 |
D.黑铜矿跟木炭共热能生成单质铜 |
39.
科学兴趣小组对金属R的活动性探究时发现:将R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同时生成正二价的盐;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R+MgCl2=RCl2+Mg | B.R+2AgCl=RCl2+2Ag |
C.R+2HCl=RCl2+H2↑ | D.Al+RSO4= AlSO4+R |
40.
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则( )
A.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B.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 |
C.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 |
D.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 |
43.
为了研究和识别物质,需要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表中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 酸 | 碱 | 盐 | 氧化物 |
A | HNO3 | Na2CO3 | Cu(NO3)2 | Fe3O4 |
B | HCl | NaOH | NaCl | C2H6O |
C | H2SO4 | KOH | NH4NO3 | H2O |
D | H2O2 | Ca(OH)2 | ZnSO4 | O2 |
A.A | B.B | C.C | D.D |
44.
2018年6月29日,一则题为《20秒60级台阶他抱着晕倒的女士冲向医院》的新闻报道让救人兵哥哥、东部战区海军战士朱墨岩刷屏全国。在这20s内,朱墨岩登台阶的平均功率接近( )


A.55W | B.55W | C.550W | D.5500W |
46.
如图是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图。杠杆AB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AB=3BO,配重的重力为120牛。重力为500牛的健身者通过细绳在B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85牛。在B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2时,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60牛。已知F1:F2=2:3,杠杆AB和细绳的质量及所有摩擦均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50牛时,健身者在B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160牛 |
B.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90牛时,健身者在B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120牛 |
C.健身者在B点施加400牛竖直向下的拉力时,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35牛 |
D.配重刚好被匀速拉起时,健身者在B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540牛 |
49.
有些漫画,富有哲理,又蕴含科学知识。如图所示,一块一半伸出地面的匀质板上站着甲、乙两人,人与板均保持静止。下列对于图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的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 )


A.乙没有掉下,说明甲对板的压力一定等于乙对板的压力 |
B.乙踢甲的同时,也会受到甲对乙的反作用力,乙可能因此坠落 |
C.乙踢甲时,甲受到向前的作用力,可能会向前运动离开板 |
D.若甲被踢出板,板会逆时针转动,乙因此坠落 |
51.
如图为小科与妈妈在牛排馆用餐的对话:

小科叙述中的“?”可能是( )

小科叙述中的“?”可能是( )
A.加热还原氧化铜反应时通入足量氢气 |
B.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
C.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 |
D.将氧化钙转化成氢氧化钙时要加入水 |
52.
如图甲是一种电热膜,它不易氧化,工作时能自动控温。其构造是在绝缘薄膜表面,将多条薄的导电墨线两端与金属导线相连,如图乙。导电墨线电阻随温度变化图像如图丙。有关电热膜说法正确的是( )


A.导电墨线间以串联的方式连接 |
B.不易氧化属于电热膜的物理性质 |
C.工作时通过导电墨线的电流始终不变 |
D.温度到达to时,发热功率会急剧减小 |
54.
为便于研究,某健身器材中训练拉力部分的机械结构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若不计摩擦,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两个滑轮在装置中起的作用相同 |
B.拉力移动的距离与配重上升的距离相同 |
C.沿方向1与2匀速拉动配重,所用的力大小相等 |
D.将配重提升相同高度,用该装置与直接提升所做的功相等 |
55.
小明按图甲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灯泡L1的功率为P1,他将一个阻值大于L1的灯泡L2串联接入电路(如图乙),闭合开关后,L1、L2的功率分别为P1’、P2‘(不计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电源电压恒定),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P2'>P1'>P1 ![]() | B.P2'>P1>P1' ![]() | C.P1>P2'>P1‘ ![]() | D.P1>P1'>P2‘ |
3.填空题- (共13题)
56.
小科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中碳酸钙的含量,利用气密性良好的图甲装置进行实验:①称取石灰石样品6克,加入锥形瓶中,塞紧瓶塞,从左侧持续缓慢鼓入空气:②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开始计时;③待装置D总质量不再增加时停止鼓入空气。实验过程中测得装置D增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1)根据图乙,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下列情况中,会导致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___。
①去掉装置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
②去掉装置C,将B与D装置直接相连
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

(1)根据图乙,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下列情况中,会导致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___。
①去掉装置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
②去掉装置C,将B与D装置直接相连
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
57.
小科爷爷最近身体不适,在医生建议下做了肺部及尿常规等检查,经诊断患了糖尿病。
请用图中序号或字母完成下列问题:


(1)图1是检查肺部时,爷爷在用力吸气和用力呼气后,分别被拍摄的两张胸部X光片,其中白色虚线所围的区域为肺的位置。吸气后闭气不动时所拍摄的X光片是__________。
(2)爷爷的尿检结果显示含有葡萄糖,是因为图2中__________不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所致。
(3)爷爷在进餐段时间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会上升。葡萄糖主要是通过图3中__________吸收进入血液。
(4)通过皮下注射到爷爷身体的胰岛素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图4中的__________。
请用图中序号或字母完成下列问题:


(1)图1是检查肺部时,爷爷在用力吸气和用力呼气后,分别被拍摄的两张胸部X光片,其中白色虚线所围的区域为肺的位置。吸气后闭气不动时所拍摄的X光片是__________。
(2)爷爷的尿检结果显示含有葡萄糖,是因为图2中__________不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所致。
(3)爷爷在进餐段时间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会上升。葡萄糖主要是通过图3中__________吸收进入血液。
(4)通过皮下注射到爷爷身体的胰岛素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图4中的__________。
58.
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快慢,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酵母菌,混匀,制成酵母葡萄糖酸,慢步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定葡萄糖初始浓度值为44.1克·升¯¹。
②取12支试管,等分成A、B两组,在A组试管中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同时,在两组试管中________,将两组试管同置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
③15分钟后测定葡萄糖浓度值,求平均值,再分别计算有氧、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速率,数据记录如下表。
(1)②中空白处的步骤为________。
(2)表中空白格的数值为________。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实验中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
①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酵母菌,混匀,制成酵母葡萄糖酸,慢步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定葡萄糖初始浓度值为44.1克·升¯¹。
②取12支试管,等分成A、B两组,在A组试管中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同时,在两组试管中________,将两组试管同置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
③15分钟后测定葡萄糖浓度值,求平均值,再分别计算有氧、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速率,数据记录如下表。
葡萄糖浓度/克·升¯¹ | 葡萄糖分解速率/克·(升·分钟)¯¹ | |
A组 | 33.6 | 0.7 |
B组 | 38.1 | __________ |
(1)②中空白处的步骤为________。
(2)表中空白格的数值为________。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实验中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
59.
物质的酸碱性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酸性是因为物质能电离出________,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_色。
(2)酸碱性强弱可用pH表示,通常洗衣粉、香皂呈碱性,即pH________7.
(1)酸性是因为物质能电离出________,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_色。
(2)酸碱性强弱可用pH表示,通常洗衣粉、香皂呈碱性,即pH________7.
60.
如图是同学们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部分装置图。向烧杯中加人适量水,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白磷被引燃。

(1)上述实验现象说明了生石灰和水反应是一个___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2)实验中涉及到的两个化学反应都属于反应基本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1)上述实验现象说明了生石灰和水反应是一个___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2)实验中涉及到的两个化学反应都属于反应基本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61.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可获知物质的性质,从物质的状态、颜色、温度变化、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等方面可寻找物质发生变化的证据,分析各种证据能加深对物质变化和变化规律的认识。请回答:
(1)将锌粒放入稀硫酸中,锌粒表面产生气泡,产生该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经引燃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支持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最主要证据是__________。
(1)将锌粒放入稀硫酸中,锌粒表面产生气泡,产生该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经引燃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支持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最主要证据是__________。
62.
2019年5月,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成功,该发动机用甲烷作燃料。
(1)甲烷(CH4)属于化合物中的________ 。
(2)用甲烷作燃料,具有清洁无毒的特点,其原因是________ 。
(1)甲烷(CH4)属于化合物中的________ 。
(2)用甲烷作燃料,具有清洁无毒的特点,其原因是________ 。
64.
如图甲,有一轻质杆,左右各挂由同种金属制成、质量分别为m1和m2(m1>m2)的实心物块后恰好水平平衡。

(1)求左右悬挂点到支点O的距离l1与l2之比。______
(2)将两物分别浸没于水中(如图乙),杆将会(选填“左端下降”“右端下降”或“仍然平衡”),试通过推导说明。______

(1)求左右悬挂点到支点O的距离l1与l2之比。______
(2)将两物分别浸没于水中(如图乙),杆将会(选填“左端下降”“右端下降”或“仍然平衡”),试通过推导说明。______
65.
2019年衢江抽水蓄能电站开建,其工作原理如图,用电低谷时(如深夜),电站利用电网多余电能把水从下水库抽到上水库中储存起来;用电高峰时,再利用上水库中的水发电。

(1)蓄能时,水被抽到上水库,此过程是将__________能转化为水的机械能。
(2)抽水蓄能电站选址衢江黄坛口,不仅因当地水资源丰富,同时还考虑到当地地势较陡,这样建成的电站上、下水库的高度差比较__________,有利于蓄能与发电。

(1)蓄能时,水被抽到上水库,此过程是将__________能转化为水的机械能。
(2)抽水蓄能电站选址衢江黄坛口,不仅因当地水资源丰富,同时还考虑到当地地势较陡,这样建成的电站上、下水库的高度差比较__________,有利于蓄能与发电。
66.
海绵铁是多孔隙的块状固体物质,主要成分是铁单质,常用于除去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的溶解氧。当含有氧气的水通过海绵铁时,其中铁单质跟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氢氧化物。回答:
(1)写出上述生成红褐色氢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海绵铁除去溶解氧的反应中,氧气表现了_____性(选填“氧化”或“还原”)。跟成分相同的普通铁块相比较,海辐铁除氧效果要好得多,原因 _____。
(1)写出上述生成红褐色氢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海绵铁除去溶解氧的反应中,氧气表现了_____性(选填“氧化”或“还原”)。跟成分相同的普通铁块相比较,海辐铁除氧效果要好得多,原因 _____。
67.
某工厂发货传输分拣线示意如图,等间距排列的相同货物先被传送带匀速运送到工作台,在工作台AB上匀速下滑时被扫描,后滑至水平工作台BC,最后在C点静止时被机械手臂取走进行分类。传送带与AB、AB与BC都平滑连接,AB与BC材料相同,且长度均为1米,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1)若货物对AB的压力小于对BC的压力,则货物在AB上减小的机械能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BC上减小的机械能。
(2)若机械手臂每隔3秒钟取走一件货物,传送带运动的速度为0.8米/秒,为防止货物的碰撞与堆积,货物之间的距离d至少为________米。

(1)若货物对AB的压力小于对BC的压力,则货物在AB上减小的机械能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BC上减小的机械能。
(2)若机械手臂每隔3秒钟取走一件货物,传送带运动的速度为0.8米/秒,为防止货物的碰撞与堆积,货物之间的距离d至少为________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8道)
选择题:(37道)
填空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