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可获知物质的性质,从物质的状态、颜色、温度变化、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等方面可寻找物质发生变化的证据,分析各种证据能加深对物质变化和变化规律的认识。请回答:
(1)将锌粒放入稀硫酸中,锌粒表面产生气泡,产生该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经引燃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支持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最主要证据是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填空题 更新时间:2019-06-25 12:10: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对Cu﹣Zn合金、Fe﹣Cu合金、Fe﹣Zn合金、Fe﹣Al合金进行研究,他们取其中一种合金的粉末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经测定,产生了0.38g气体。则该合金可能是 ( )
A.Cu﹣Zn合金
B.Fe﹣Cu合金
C.Fe﹣Zn合金
D.Fe﹣Al合金
同类题2
同学们一起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1)填表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①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铁丝,充分作用。
_____
②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插入____,充分作用。
无明显现象
③在②所得的溶液中插入 ___,充分作用。
_____
结论:金属活动性Al > Fe > Cu
(2)将铝丝插入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
(3)小华同学认为在小刚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就可得出Al > Fe > H >Cu的结论。小华要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
(4)小强同学认为要得到Al > Fe > H >Cu的结论,不必做补充实验,中需将小明同学方案中插入金属的顺序调整即可,你认为调整后插入金属的顺序是________。
同类题3
某同学对“擦擦炮”引燃头的化学成分产生浓厚兴趣。他查阅资料:引燃头中通常含有S、KClO
3
、MnO
2
等物质中一种或几种,KClO
3
会与NaNO
2
发生化学反应,反应方程式为:KClO
3
+3NaNO
2
=KCl+3NaNO
3
。为验证引燃头成分,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刮取引燃头,小心研碎,用适量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残渣为灰黑色固体。
②取适量过氧化氢溶液放人试管,再加人上述灰黑色固体少许,溶液中很快产生大量气泡,该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③往装有滤液的烧杯中加人过量NaNO
2
,搅拌后再加入AgNO
3
溶液和稀硝酸,出现白色沉淀(NaNO
2
和AgNO
3
不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灰黑色固体中含有
,该固体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起
作用。
(2)步骤③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小阳点燃“擦擦炮”时还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该气体为
。
(4)据所有实验现象可知,“擦擦炮”引燃头的成分有
。
同类题4
小金同学各取 48g 氧化铁粉末利用图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 和 Fe
2
O
3
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甲组用酒精喷灯(火焰温度 800℃~1000℃)、乙组用酒精灯(火焰温度 500℃~700℃)分别对玻璃直导管进行充分加热,红色粉末均变为黑色粉末。两组分别用固体产物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操作步骤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① 称量反应后粉末质量(g)
33.6
44.2
②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全部能被磁铁吸引
部分能被磁铁吸引
③ 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盐酸,震荡
全部溶解,有气泡
部分溶解,无气泡
为解释这个现象,小金同学查阅到下列资料:
Ⅰ.已知铁的氧化物有 FeO、Fe
3
O
4
、Fe
2
O
3
,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失去或逐步失去其中的氧,最终被还原为铁。
Ⅱ.Fe
3
O
4
是一种铁氧体磁性物质,不溶于水和酸。
(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
(2)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乙组的生成物可能是________,请你通过计算证明。
同类题5
小明为了测定铜和氧化铜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设计组装了如图的实验装置:
(1)仪器识别:a ________ ;b________。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3)能除去H
2
中混有少量HCl气体的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
(4)装置E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色,说明硬质试管中反应后有________生成。
(5)实验前硬质试管中混合物的质量为5g,实验后剩余固体质量为4.2g,求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________ %。
相关知识点
常见的物质
金属
金属的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