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欢呼着胜利,欢呼着炸死了魔王,欢呼着救出了公主。
但公主在哪儿?
忽然,我发现妈妈就站在我们身后,微笑着望着我们。
我大声说:“公主被我们救出来了,救出来了!在这儿,在这儿!”我抱住了妈妈。
大家跟着一起叫喊着,欢呼着。
真的,那时候,连我也忘记了她是我的妈妈!
【小题1】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连用了三个“欢呼”,写出了孩子们________的心情。【小题2】文段中“我”的话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在正确的选项后面打“√”。
A.急切( ) ![]() | B.高兴( ) | C.赞美( ) |
A.孩子们找不到公主,就把妈妈当成了公主。 |
B.孩子们完全进入了童话的情境,当看到美丽的妈妈的时候,就把妈妈当成了公主,体现出了孩子们的天真。 |
雷锋的故事
雷锋是个孤儿,很小就失去了父母。在他9岁的时候就给地主放牛,每天吃不饱,还要干(gàn gān)很多活,挨了地主很多打。
新中国成立后,他受到了党的亲切关怀,并成长(zhǎng chǎng)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他时时关心别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就像一颗永不生锈(xiù)的螺(luó)丝钉。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人民的勤务员”。
他用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小题1】给短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小题2】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_______句话。
【小题3】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优秀的 平凡的 光辉的 无私奉献的
岗位 战士 精神 榜样
【小题4】“他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中“他”指的是( )
A.雷锋 | B.人民群众 |
咏柳
【小题2】《咏柳》这首诗的作者是( )
A.唐朝诗人李白 | B.唐朝诗人贺知章 | C.唐朝诗人杜甫 |
【小题4】判新,对的打“√”,错的打“×”。
(1)这首诗主要赞美了碧玉、柳树、春风。(______)
(2)这首诗是借赞美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春天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______)
【小题1】草长莺飞二月天( )
A.生长 | B.与“短”相对 | C.增加 |
A.一棵树 | B.满、全 | C.和树一样 |
A.似乎 | B.助词 | C.和……一样 |
柳树
春天到了,柳树枝条上爆出了嫩芽,随风飘荡。
小芳和小军一起到公园里去玩。小军看到柳条很美丽,就随手折了一根,玩了起来。这时,小芳看见了急忙说:“公园里的花木是园丁伯伯辛辛苦苦栽培出来的,是给大家欣赏的。我们要爱护它,不能损害它。”小军听了很惭愧地说:“以后我再也不乱摘花木了。”
【小题1】这篇短文有________节。【小题2】本文写发生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事情。
【小题3】________折柳枝,________帮助他。________惭愧地说:“________”。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小题1】在横线上写出这首诗的后两句。【小题2】这首诗是_______朝诗人_______写的。
【小题3】这首诗中的“_______”字和_______”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寻人启事的写法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人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来写。
②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学生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学生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④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⑤老师说,性别。
⑥女。大家唰唰写下。
⑦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妈好像四十二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十二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人,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⑧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⑨“我妈妈特别爱唠叨……”“我妈妈很勤快,每天都要洗很多衣服,还要做饭,搞卫生……”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
⑩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背有点驼什么的。”
⑪大家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妈妈的,又好像不太像。
⑫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鞋子,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的依据。
⑬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⑭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 )没有一个同学写得完整、准确。老师最后面色( )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_______!”
⑮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⑯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身影;只欣喜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父母吧!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第⑭段中的括号里。竟然 果然 凝重 沉重
【小题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照葫芦画瓢:________________
(2)炸开了锅: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默读第⑬段中加点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干净漂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来也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把第⑭段中老师的话补充完整。
【小题6】你是怎样理解第⑯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的?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军神(节选)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小题1】“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是因为( )A.手术过程中会很痛,但病人却拒绝使用麻醉剂,让他深感震惊。 |
B.听完病人的话,他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愣住了。 |
C.他觉得病人的理由太过牵强,在想办法说服病人使用麻醉剂,所以愣住了。 |
D.他觉得病人是在跟自己开玩笑,不想多说什么。 |
A.沃克医生是想强调本次手术将会十分辛苦,很费精力,以便让病人感激自己。 |
B.沃克医生听到病人说不打麻醉剂后感到很震惊,以至于说话结巴了。 |
C.这样写读起来比较顺口。 |
D.这是量词叠用,能更好地说明手术过程中病人将承受极大的痛苦。 |
A.颤抖、恐惧 | B.犹豫、胆怯 | C.坚定、平静 | D.自豪、豪迈 |
A.沃克医生听完病人的话后觉得无法反驳,同时又对病人的勇气和胆量感到钦佩。 |
B.沃克医生本来就说话结巴。 |
C.沃克医生故意说话口吃,以便拖延时间想好怎么反驳病人。 |
D.沃克医生一想到手术的复杂性,就惊吓到说话结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古有关羽刮骨疗毒,今有刘伯承忍痛手术。请你说说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已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道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 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 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小题1】文中第7自然段描写军需处长冻死在树干下的情景,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A.侧面描写 | B.动作描写 | C.外貌描写 | D.语言描写 |
A.表现了将军由暴怒到惊愕,再到深深感动的复杂心理。 |
B.“愣”和前边的“怒”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将军爱护战士、疾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
C.“愣”是为了衬托前边的“怒”,并为下文的“敬”作铺垫。 |
D.使读者体会到将军此刻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
A.首尾呼应,突出行军环境恶劣,为后文更好地表现战士们不怕苦的精神作铺垫。 |
B.为了迎合标题,让“丰碑”更显冷峻和高大。 |
C.故事发生在翻越大雪山的路上,不得不提“风雪”。 |
D.反映环境恶劣,行军艰难,不仅为军需处长的牺牲埋下了伏笔,也为其牺牲渲染了悲壮气氛。 |
A.“丰碑”象征了以军需处长为代表的红军战士先人后己、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
B.军需处长是坐在树下牺牲的,看上去就像是一座丰碑。 |
C.“丰碑”是说军需处长在其他战士们心中的形象很高大。 |
D.“丰碑”一词是从情感层面来说的,表达了对军需处长个人的缅怀和赞颂。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①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链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②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③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④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注释:①贯:穿透。②然后:这样之后。③劈:切开。④盈:满。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羽尝为流矢所中 _____________
(2)后创虽愈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刮骨疗毒是需要极其精湛的技术才能完成的,所以本文主要赞扬了医生高超的医术。 |
B.本文主要揭露了古代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箭镞荼毒行为的鄙夷之情。 |
C.本文主要赞美了关羽与诸爱将关系融洽,亲如一家。 |
D.本文主要赞扬了关羽超乎常人的坚强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