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
我们的运气越来越好,不久,又看到了犀牛、鬣狗和数不清的黄牛。下午两点多钟,远处一辆旅游车朝我们挥动一块红布,显然是招呼我们过去,因为天然动物园里是禁止按喇叭的。原来是几位热心的荷兰游客邀我们共享好运——他们在这里发现了狮群。只见不远处一棵大树下聚集着十几只狮子,一只母狮在打哈欠伸懒腰,它满不在乎地瞥了我们几眼,便合上眼皮躺下了。在一只鬃毛长得最漂亮的雄狮旁,好几只幼狮兴高采烈地打滚、玩闹着。人们把狮子称为“百兽之王”,要一下子看到这么多狮子,机会是非常难得的,这使导游阿里异常兴奋。在返回的路上,他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起天然动物园的趣闻来:狮子敢向凶猛的犀牛发起攻击,但有时却被两只野狗赶得走投无路;而大象过河时,或许会被河马咬掉尾巴……
1.作者用了_________的手法来描写狮子。
2.为什么说“我们”的运气越来越好?
3.根据你的理解,动物园禁止按喇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欢乐岛。
锡林郭勒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10多岁高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雀高高的马背上,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读画线句子,从文中找出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写了锡林郭勒草原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这个自然段是_________段,它既_________上文,又_________下文。
当前题号:2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欢乐岛。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千米,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这里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创建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经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遗址中,我们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关,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巅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不愧是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画线的语句,说明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2.第3自然段开头的“相传”和第4自然段第一句中的“之一”能否省略?为什么?
3.黄河流域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当前题号:3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欢乐岛。
___________________
星期天早晨,太阳刚从东方升起。
“包心菜哟!”随着银铃般的喊声,一个20来岁的农村姑娘骑着自行车驶来,车上(zǎi  zài)着两筐满满的包心菜。她来到我家门前:“要包心菜吗?新(xiān  xiǎn)的。”也许是因为(cháng  zhǎng)期卖菜被晒的缘故吧,她的脸稍微有些黑,长长的睫毛下闪动着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脸上带着微笑。
因为包心菜才上市,妈妈说要买几斤尝尝鲜,就连忙提着篮子跨出门问:“姑娘,多少钱一斤?”那位姑娘彬彬有礼地回答:“大婶,您要买,就两角钱一斤。”妈妈(tiāo  tiǎo)了两棵包心菜,姑娘过了(chēng  chèng),收了一元钱。妈妈拿回家又(chēng  chèng)了一遍:“六斤,多出一斤!这是怎么回事?”妈妈说着,提着篮子又追了出来,问道:“姑娘,你称给我几斤菜?”“五斤!”
“姑娘,你一定看错称了。”
那位姑娘摇摇头说:“我收您一元钱就是五斤菜,没错。”
妈妈说:“那为什么多出一斤呢?补给你两角钱吧!”
姑娘一边摇头一边笑着说:“今天的菜刚用水洗过,每斤加二两水。这水还用收钱?”妈妈和姑娘说话时,围了一群人。大家一听,就你五斤,他十斤,争着买了起来。
这真是一件令人难忘的事。
1.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
2.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卖菜姑娘外貌的句子。
4.这篇短文重点描写了卖菜姑娘的__________,生动地写出了她的__________秉性。
当前题号:4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牛顿的故事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是在外祖母家长大的。外祖母很疼他。牛顿8岁上学以后,外祖母有时给他一些零用钱,小牛顿一不买糖果,二不买玩具。他把钱积攒起来,买了锤子和锯。他喜欢自己动脑筋,做些手工制品。||

一天,小牛顿兴冲冲地跑到外祖母面前说:“外婆,你看这个。”外祖母一看小牛顿手里捧着一面木板,中间钉着一个钉子,四周画着一条条放射形的线条,外祖母问:“这是什么呀?”

“太阳钟。太阳光把钉子的影子投到哪条线上,就可以看出是什么时间了。”

“是谁教你做的呀?”

“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小牛顿自豪地回答。||

牛顿长大以后,始终保持着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取得了许许多多科学研究成果。||

【小题1】在括号里填入适当的词。
一(______)木板 一(______)钉子 一(______)线条
【小题2】写出近义词。
喜欢——( ) 自豪——( )
保持——( ) 成果——( )
【小题3】短文已用“||”分成三段,第二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小题5】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在正确答案后画“√”)
a.牛顿小时候喜欢自己动脑筋做一些手工制品。    ( )
b.牛顿善于思考,自己制作了太阳钟。    ( )
c.牛顿从小就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 )
【小题6】读了这篇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在线。
鱼游到了纸上
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茶室的后院还有十几缸金鱼呢,那儿也聚集着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孩子,也有青年。
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金鱼缸边早已挤满了人,多数是天真活泼的孩子。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的。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你真专心哪!”我忍不住轻声问他。没想到他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我。
“好骄傲的年轻人。”我正想着,目光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得咯噔一跳!“福利工厂”,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我们开始用笔在纸上交谈。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
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缸”字是(  )结构,音序是(  ),部首是(  ),组词(  )。
2.在文中的□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特别——(  )    活泼——(   )
4.这个青年“特别”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1)解释下列词语。
镇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画“√”,不是比喻句的画“×”。
A.萤火虫尾部的一粒发光的东西,好像挂着灯笼一样。    ( )
B.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 )
(3)填空。
老战士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着,说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安详,说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身上,表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联系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在括号里打“√”。
(1)“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这是因为
A.见到将军发怒,战士们害怕,不敢回答,也不敢走开。    ( )
B.战士们不知道冻死的是谁,又没听清将军的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 )
C.战士们的心情很沉重,因为他们知道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此时除了沉默外,还能说什么呢? ( )
(2)课文中“丰石卑”的含义是
A.高大的碑。    ( )
B.赞颂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精神,他是将军和战士们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 )
C.指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后,看上去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 )
当前题号:8 | 题型:判断题 | 难度:0.99
联系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在括号里打“√”。
1.“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这是因为:
(1)见到将军发怒,战士们害怕,不敢回答,也不敢走开。(    )
(2)战士们不知道冻死的是谁,又没听清将军的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
(3)战士们的心情很沉重,因为他们知道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此时除了沉默外,还能说什么呢?(    )
2.课题“丰碑”的含义是:
(1)高大的碑。(    )
(2)赞颂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精神,他是将军和战士们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
(3)指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后,看上去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理解
老山界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牌,写上某年某月,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小题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文第1段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官来描写的?请分别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选文第1段中画线句描写了山谷夜晚的声响,似乎有点矛盾,说说你对该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所写的情况似乎不像纪律严明的红军战士之所为。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选文中说“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这个“坚强的意志”指的是什么?“我们”是如何把它“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