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牛顿的故事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是在外祖母家长大的。外祖母很疼他。牛顿8岁上学以后,外祖母有时给他一些零用钱,小牛顿一不买糖果,二不买玩具。他把钱积攒起来,买了锤子和锯。他喜欢自己动脑筋,做些手工制品。||

一天,小牛顿兴冲冲地跑到外祖母面前说:“外婆,你看这个。”外祖母一看小牛顿手里捧着一面木板,中间钉着一个钉子,四周画着一条条放射形的线条,外祖母问:“这是什么呀?”

“太阳钟。太阳光把钉子的影子投到哪条线上,就可以看出是什么时间了。”

“是谁教你做的呀?”

“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小牛顿自豪地回答。||

牛顿长大以后,始终保持着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取得了许许多多科学研究成果。||

【小题1】在括号里填入适当的词。
一(______)木板 一(______)钉子 一(______)线条
【小题2】写出近义词。
喜欢——( ) 自豪——( )
保持——( ) 成果——( )
【小题3】短文已用“||”分成三段,第二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小题5】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在正确答案后画“√”)
a.牛顿小时候喜欢自己动脑筋做一些手工制品。    ( )
b.牛顿善于思考,自己制作了太阳钟。    ( )
c.牛顿从小就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 )
【小题6】读了这篇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08 02:08: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我最棒。

池塘

清晨,我爱坐在塘边轻轻地朗读课文,池塘就像美丽的母亲,悄悄地看着我。有时我爱把脚伸进塘水里,轻轻地搅呀搅。柔软的塘水拍打着我的脚,像是母亲的手抚摸着我,舒服极了。

中午,烈日喷焰。密密的垂柳挡住了阳光,塘水泛着涟漪,柳枝随着涟漪妩媚地拂动。“游泳喽!”一声呼喊,一群孩子扑通扑通跳进水里。他们像鱼儿似的,在清凉的塘水里快乐地游着,享受着塘水的爱抚。

黄昏,我爱坐在塘边静观。火红的太阳落进水里了,平平稳稳地躺着,像个红脸娃,全身发着红光。四处散开着的绿水,像一张松软平滑的床,轻轻地托住了它。绿绿的塘水托着红红的夕阳,婀娜多姿的垂柳依依向水,多美的一幅画啊!

【小题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注意同一个词有多个形容词。
________)的塘水  (__________)的塘水 (_________)的塘水 
_________)的太阳   (__________)的夕阳 (_________)的垂柳 (_____)的垂柳
【小题2】为下列词语注音。
抚摸(________) 涟漪(________) 扑通(________) 婀娜多姿(______________
【小题3】用直线画出文章中的一个拟人句,并模仿它写一个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找出文章中的一个比喻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模仿它再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本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描写池塘的?

同类题2

例文引路。
材料一:蜜蜂靠什么发声
蜜蜂是一种十分活跃的小昆虫。无论是鲜花丛中,还是林中草地,到处都有它们那黄黑相间的身影,伴随着“嗡嗡嗡嗡”的声音。
蜜蜂靠什么发出嗡嗡声?在学校,我从《小学自然学习辅导》一书中得知,蜜蜂、苍蝇、蚊子等昆虫都没有发声器官,但它们在飞行时不断高速扇动翅膀,使空气振动,从而会产生嗡嗡的声音。后来,妈妈为我买了《十万个为什么》,从这本书里我也发现了类似的说法。权威专家都认为:蜜蜂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由此看来,蜜蜂之所以能发出声音,完全是由于它那对透明的小翅膀。但我认为,蜜蜂就像所有有发声器官的动物一样,它也拥有自己的发声器官,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难道书上的说法就没有错误的时候?我因此对教材、科普读物的说法产生了怀疑,并开始进行实验和研究。我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能听到蜜蜂的叫声;剪去蜜蜂的双翅,也能听到蜜蜂的叫声。我用这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了42次实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
为了探究蜜蜂的发声器官,我干脆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镜仔细查找。观察了一个多月,我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个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如果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我又找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双翅,只刺破小黑点,放在蚊帐里。蜜蜂飞来飞去,再也没有声音。因此,我认为蜜蜂的发声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小题1】作者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权威专家都认为蜜蜂是______________而发声的,而“我”却认为蜜蜂也拥有自己的____________。
【小题3】“我”用胶水粘住蜜蜂的翅膀或剪去蜜蜂的双翅,结果蜜蜂____________,这说明了蜜蜂发声________靠翅膀振动。
【小题4】作者经过仔细观察,反复验证,发现蜜蜂的发声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用“____”分别画出2、3、4自然段中的过渡句。

同类题4

课外阅读。
童年趣事
每个人都有童年,而童年趣事也就像海边那各色各样的贝壳,在海水的陪伴下闪闪发光,散发着五颜六色的光彩,数都数不完。而如今我的手上还握着那一颗最闪光的贝壳,那也正是我最难忘的一件童年趣事。
记得小时候,我家院子里有一棵我出生时爸爸种下的杨树,我经常拿小刀在树干上刻记号,天天去看自己是否长高。看着一条条横线,我真盼望快快长高。有一天,我忽然发现自己比那记号矮了。天啊!难道我倒着长了?我心里害怕极了,连忙跑去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别的小伙伴都长高了,我却变矮了?”妈妈忙放下手中的活儿,把我放在椅子上问:“为什么这么说?”我忙跳下椅子,拉住妈妈的手,把她拉到院子里说:“我天天用小刀在树上刻我的身高,可是我今天却刻在以前刻的横线下面了。”我边说边在树上指出那两条横线。妈妈听了我的话,又看了看树,沉默了两分钟后就莫名其妙地大笑起来,笑得都直不起腰来,眼泪都出来,然后拍了拍傻呆呆看着她的我的头说:“傻瓜,不是你矮了,是树高了,以后可别做这种傻事喽。”我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我矮了,而是树高了。之后我又高高兴兴去找小羊玩耍,真不知道自己又会对小羊干出什么傻事……
我童年的傻事趣事一箩筐,像给雪娃娃洗澡,剃眉毛……正是那么多趣事、傻事组成那七彩的童年,欢乐的童年,令人留恋的童年。虽然这段金色时光正慢慢离我远去,我已不那么傻,但我相信童年趣事一定会成为我人生中最美的回忆。
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
(2)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
2.“我童年的傻事趣事一箩筐,像给雪娃娃洗澡,剃眉毛……”此句中的省略号表示
3.“我”用 来测量自己的身高,有一天却刻在以前的横线下面,“我”当时非常    ,就去找妈妈,“我”才知道不是“我”    ,而是

同类题5

多看了一眼
我年轻时自(以 已)为了不起。那时候我打算写一本书,为了在书中加进点“地方色彩”,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我要去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们当中找一个主人公,我相信在那儿可以找到这种人。
一点不错,有一天,我找到了这么个地方,那儿到处是荒凉破落的庄园,衣衫褴褛的男人和面色憔悴的女人。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懒惰混日子的味也找到了——一个满脸乱胡须的老人,穿着一件褐色的工作服,坐在一把椅子上为一块马铃薯地锄草,在他的身后是一间没有油漆的小木棚。
我转身回家,恨不得立刻就坐在打字机前。当我(绕 饶 挠)过木棚在泥泞的路上拐弯时,又从另一个角度朝老人望了一眼,这时我下意识地突然停住了脚步。原来,从这一边看过去,我发现老人的椅子边靠着一副残疾人的拐杖,有一条裤腿空荡荡地直垂到地面上。顿时,那位刚才我还认为是好吃懒做混日子的人物,一下予变成一个百折不(绕 饶 挠)的英雄形象了。
从那(以 已)后,我再也不敢对一个只见过一面或才聊上几句的人,轻易下判断或作结论了。多亏那天我多看了一眼。
1.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富有——( )    勤劳——( )    慎重——( )
3.文中写作者看了老人“两眼”,分别看到了什么?请用“ ”划出这两个句子。
4.填空。
“多看了一眼”不仅让“我”看清楚老人是一位__________,感到他是_________________,而且使“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