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九章算术》中的“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六尺,问折高者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丈=10尺),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稍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6尺远,求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
当前题号:1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在数轴上以-1表示的点为圆心,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半径作出一条圆弧(虚线),该圆弧与数轴交于点,点所表示的数为,则的值为(   )
A.B.C.D.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并且直角边中较短边为勾,另一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如图1所示,数学家刘徽(约公元225年—公元295年)将勾股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两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后人借助这种分割方法所得的图形证明了勾股定理.如图2所示的长方形,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勾股形”拼接而成,若,则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列由线段组成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B.
C.D.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很早就发现并应用勾股定理,而且很早就尝试对勾股定理作理论的证明.最早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数学家赵爽.赵爽创制了一幅“勾股圆方图”,用形数结合的方法,给出了勾股定理的详细证明.后人称它为“赵爽弦图”,“赵爽弦图”是在下列哪部著作中记载的?(   )
A.B.C.D.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为 3 和 4,则第三条边的长为(   )
A.5B.4C.D.5 或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cm,在边CD上适当选定一点E,沿直线AE把△ADE折叠,使点D恰好落在边BC上一点F处,且量得BF=12cm.求:(1)AD的长;(2)DE的长.
当前题号:7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
若分别以下列各组数值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则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2,3,4B.C.5,12,15D.8,15,17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如图,一架2.5米长的梯子AB靠在一座建筑物OA上,∠AOB=90°,梯子的底部B离建筑物0.7米,如果梯子的底部B向外滑外0.8米,那么梯子的顶部A向下滑了多少米?
当前题号:9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3,BC=CD=4,AD=,且∠B=9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