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其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
【小题2】为句子翻译选出正确的选项(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A.前面的狼假睡,后面的狼引诱敌人。
B.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狼假睡,原来是用这个方法迷惑敌方。
C.才明白前面的狼假睡,用盖子引诱敌人。
D.前面的狼悟出假睡是为了诱惑敌人。
【小题3】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4-10 11:58: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乙)

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因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

(注释)乙文题为《鹿亦有知》,选自《虞初新志》。①秋祭;在秋天祭祀天地。②旬日:十天。
【小题1】用“/”划分以下句子的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1)乃悟前狼假寐
(2)于山坳得一鹿仔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屠自后断其(__________)
(2)暮必归(__________)
【小题3】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是夜鹿去,遂不归。
【小题4】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甲)文中,面对凶残、狡猾的狼,屠户用机智、勇敢杀死了它们;
(乙)文中,面对________________的鹿,李氏因________________而失去了它。

同类题2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小题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两狼之并驱如/令嗥
B.目似瞑,暇甚/甚仓皇
C.狼不敢/跑号如
D.相数十步 一狼径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小题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小题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持小狼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得小狼二。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剩骨 一狼得骨B.暇甚 甚仓皇
C.相数十步   意与日D.舍此 悟前狼假寐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两狼并驱如故 竖下视
B.禽兽变诈几何哉 宋丁氏
C.有闻传之者 顷刻两毙
D.投刀劈狼首
【小题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B.乙文牧童的智慧与勇气、狼的急迫焦躁与疲于奔命,活灵活现,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C.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D.《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明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小题5】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狼》,有删减)

(乙)北直界有堕龙入村,其行重拙,入某绅家,其户仅可容躯,塞而入。家人尽奔登楼哗噪铳炮轰然,龙乃出。门外停贮潦水,浅不盈尺。龙入,转侧其中,身尽泥涂,极力腾跃,尺余辄堕。泥蟠三日,蝇集鳞甲。忽大雨,乃霹雳拏空而去。

(选自《聊斋志异》,有改动)

(注释)①铳(chòng)炮:火枪、土炮。②潦水:停而不流的积水。③蟠:屈曲,环绕。④拏空:凌空。
【小题1】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1)暇甚
(2)意将入以攻其后也
(3)浅不
(4)乃霹雳拏空而
【小题2】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标两处)。
家 人 尽 奔 登 楼 哗 噪 铳 炮 轰 然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转侧其中,身尽泥涂。
【小题4】甲文中屠户和乙文中的龙各自遇到了困境:屠户(1) ,龙(2) 。屠户和龙分别依靠(3) 的方法摆脱了困境。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

注:①[俟]等待。②[啮niè]咬。③[信不诬哉]确实不虚妄啊。
【小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狼不敢前 犬又如B.恐前后受其 众我寡
C.一狼径 相委而D.暇甚 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小题2】翻译文中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翻译:路上遇到两只狼,一直距离远远地跟着屠户。
理解:寥寥几笔勾画出屠户所遇到的危急处境,扣人心弦,引出下文的“屠惧”。
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理解:“骨已尽”,屠户仍没甩掉两只狼,处境更加危急,引出下文的“屠大窘”。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翻译: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理解:屠户发现“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于是趁机“暴起”,结果了狼的性命。
【小题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乙)两文中“假寐”和“伪睡”的目的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