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①三姑又上半里,抵②换骨岩,岩即③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地名。②换骨岩:岩石名。③幔亭峰:山峰名。【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或王命急宣 ________ (2)则素湍绿潭 ______________
(3)不及返顾____________(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小题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见曦月 曦:___________ (2)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_________
(3)沿溯阻绝 溯:___________ (4)乘奔御风 奔:___________
(5)林寒涧肃 肃: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小题3】文章第②段,描写三峡的水,抓住了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其中 “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与李白《早发白帝城》中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4】文章结尾“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1)略无阙处 阙:_____________ (2)自非亭午夜分 自:_____________
(3)沿溯阻绝 溯:_____________ (4)虽乘奔御风 奔:_____________
(5)属引凄异 引:_____________
【小题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小题3】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小题4】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 |
B.虽乘奔御风/猛浪若奔 |
C.春冬之时/有时见日 |
D.哀转久绝/蝉则千转不穷 |
A.春冬之时/其反激之力 |
B.不以疾也/盖以诱敌 |
C.哀转久绝/沿溯阻绝 |
D.故渔者歌曰/温故而知新 |
A.作者在文中写了不同时节的三峡: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秋季的三峡展示着凄婉美。 |
B.第二段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对比,更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令人印象深刻。 |
C.第三段用“素”形容湍急的水流,符合春天江水的特点,用“绿”形容潭水,既写出潭水之深,也写出潭水之静。 |
D.第四段引用的渔歌歌谣,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1)至于夏水襄陵
(2)自三峡七百里中
【小题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③沿溯阻绝。绝:____________ ②或王命急宣。或:_____________
③不以疾也。 疾:____________ ④则素湍绿潭 。湍:_____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意思。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小题4】文章第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何用意?
甲: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丙:过南田,山色已暮,舟人夜棹不休,江为山所托,饱东佹南,盘峡透崖。二十五里,至画山,月犹未起,而山色空濛,若隐若现。又南五里,为兴平。群峰至是东开一隙,数家缀江左,真山水中窟色也。月亦从东隙中出,舟乃泊而候曙,以有客欲早起赴恭城耳。
——选自徐霞客《游漓江日记》
注释:(1)兴平:在阳朔县北境。(2)饱东佹南:忽往东忽往南。【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或短语。
(1)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_____________)
(3)泊而候曙(________________)
(4)月犹未起(_____________)
(5)回清倒影(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舟人夜棹不休,江为山所托,饱东佹南,盘峡透崖。
【小题3】根据三段文字,选出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 )
A.甲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也有苏轼的自我解嘲之意,体现了他乐观豁达的精神。 |
B.乙段中“清荣峻茂”高度凝练,紧扣上文,“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茂”也写柏树。“良多趣味”,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 |
C.丙文徐霞客饱览漓江山水之色,他羡慕住在漓江边如在仙境一般的百姓。 |
D.甲文“念无与为乐者”中的“为”是“作”的意思;丙文“江为山所托”中的“为”是“因为”的意思。 |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选自《三峡》)
(乙)六里, 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小题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或王命急宣
(2)乘奔御风
(3)不以疾也
(4)有峰东环而下
【小题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小题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小题4】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
(甲)三峡
自三峽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峽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1)沿溯阻绝 (2)良多趣味
(3)直视无碍 (4)窥谷忘反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小题3】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 阙:通“缺”,空隙、缺口 |
B.沿溯阻绝 沿:逆流而上 |
C.虽乘奔御风 虽:即使 |
D.或王命急宣 或:有时 |
A.回清倒影 翻译: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
B.良多趣味 翻译:有很多趣味 |
C.虽乘奔御风 翻译:即使是奔跑,驾着疾风 |
D.哀转久绝 翻译: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
A.本文先写三峡峡长山高的雄伟气象,后写水的清澈舒缓,思路清晰,层次清楚。 |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重点表现夏季江水仍然湍急流动,但飞溅着白色浪花,气势已然不同;潭深水碧,倒映着各种景物,又多了一份沉静和优美。 |
C.文章结尾引用渔者歌辞来表现山猿哀鸣,反映了古代劳动者生活的悲苦。 |
D.本文句式骈散结合,多用四字句,间有五、六、七言,灵活多变,整饬华美,韵律和谐中又有参差变化,读来有抑扬顿挫之感。 |
三峡
自三块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室,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嘛,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襄:升到高处)
B.则素湍绿潭(湍:急流)
C.沿溯阻绝(沿:逆流而上)
D.良多趣味(良:甚,很)
(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其它三项不相同的的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负势竞上
C.以为顺流下矣 D.虽乘奔御风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船行之快,借此表现出三峡水流的迅急。
B.文章用“寒”“肃”“凄”“哀”四个字,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C.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四时之景。
D.文中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很有节奏感,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