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三峡》,回答下列各题。

三峡

自三块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室,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嘛,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陵(襄:升到高处)
B.则素绿潭(湍:急流)
C.沿溯阻绝(沿:逆流而上)
D.多趣味(良:甚,很)
(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其它三项不相同的的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负势竞
C.以为顺流矣    D.虽乘御风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船行之快,借此表现出三峡水流的迅急。
B.文章用“寒”“肃”“凄”“哀”四个字,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C.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四时之景。
D.文中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很有节奏感,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4 09:48: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jù)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资治通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行乱其所为(______)
(2)困于心,于虑(______)
(3)唯不终(______)
(4)自古所希(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B.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C.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D.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小题3】请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小题4】结合甲、乙两文,说说魏征“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同类题2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解释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有剩骨(______) (2)行甚远(______) (3)其一坐于前(______)
【小题2】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小题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题目。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震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①满篝,污邪②满车,五谷蕃熟,穣穣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_______________ (2)夕日欲_______________
(3)国危亡_______________ (4)先生之乎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标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合理停顿。(只限两处)
见 道 旁 有 禳 田 者 操 一 豚 蹄 酒 一 盂
【小题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小题4】(乙)文中淳于髡善于用“隐”的方式来进行劝谏,请结合文中第一段具体内容简要阐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入:_______  (2)乱:_______  (3)敌国:_______
【小题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
A.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
理解: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小题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于市 一反三 足轻重 轻妄动
B.人过 目个忘 悔自新  言其实
C.衡于 不足为 深思熟 处心积
D.征于 声俱厉 眉飞舞 喜形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