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王湾(693-75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常建(708-?)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卢纶(739-799年)
- 李益(750-830)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其他隋唐作家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的一、二句,写诗人来到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表现了黄莺在春天里歌唱,燕子在飞进飞出地搭窝,看着它们,人们倍感生命的美好。 |
C.五、六句中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钱塘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
D.有关钱塘湖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勃勃。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1】律诗的格律要求比较严谨,本诗押______韵。【小题2】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紧扣“暮春”着笔,准确抓住景物特征,形象鲜活,色彩鲜明。 |
B.颔联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勾画和渲染了黄莺争树,燕子啄泥的画面。 |
C.颈联中“渐欲”“才能”两个词,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
D.全诗寓情于景,不仅表达了作者浓浓的喜爱之情,还流露出些许的惋惜。 |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①,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②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③ ,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④尘念,此际暂生。
(节选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释)①墙援:篱笆墙。②泰:安适。③忧望:挂念,盼望。④瞥然:形容时间短暂。【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互相轩邈(_________) (2)猿则百叫无绝(_________)
(3)信手把笔(_________) (4)但见山僧一两人(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 置 草∕ 堂 前 有 乔 松∕ 十 数 株 修 竹 千 余 竿 |
B.因 置 草 堂 前 ∕有 乔 松 十 数 株 ∕修 竹 千 余 竿 |
C.因 置∕ 草 堂 前 有 乔 松∕ 十 数 株 修 竹 千 余 竿 |
D.因 置 草 堂∕前 有 乔 松 十 数 株∕ 修 竹 千 余 竿 |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小题4】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原文具体分析。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思二首·其一
唐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第二首诗的第一二句以形容色彩的词语与富有色彩的事物,展现了色彩斑斓的春天景象。请你发挥想象,描绘画家笔下这幅五彩缤纷的画面。(2)两首诗都描绘春天美丽的景物,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作简要赏析。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
B.颈联写初春的花草,突出春草的特征,使人联想到马踏春草的景象。 |
C.全诗紧扣诗题写钱塘湖,句句写行游中的观赏,移步换景,让人应接不暇。 |
D.诗歌描绘了钱塘湖早春美景,表达作者喜爱大自然 ,排遣抑郁的复杂情感。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1】诗中直抒胸臆,既点明春行,又照应春行的地点的句子是哪两句?【小题2】颔联中“几处”“谁家”能不能换成“处处”“家家”?
【小题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了诗人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
B.颔联写春行仰观所见,侧重写禽鸟,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
C.颈联写春行俯察所见,侧重写花草,繁花似锦,春草茂盛。 |
D.尾联以“最爱”和“行不足”直抒诗人对西湖的喜爱深情。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1】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小题2】请选择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
A.《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宋地理学家,撰写《水经注》。 |
B.白居易,字乐天,号华阳隐居。《钱塘湖春行》是他写的七言律诗。 |
C.《红星照耀中国》通过埃德加·斯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
D.《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创作的回忆性散文集,范爱农、藤野先生、虎妞都是其中的人物。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