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 王维(701-761)
- 王湾(693-75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常建(708-?)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卢纶(739-799年)
- 李益(750-830)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其他隋唐作家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出使,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使轻车简从。 |
B.颔联用“孤雁”自比,雁被视为传递音讯的“使者”,恰和诗人的使者身份契合。 |
C.颈联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直”“圆”两字富有线条感,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
D.尾联与首联呼应,写经过长途跋涉,诗人从侦察兵口中得知将军正在前线,诗人的情绪似乎也为前线大捷而鼓舞振奋。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作者字______。【小题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
B.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 |
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
D.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小题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
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
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传递了什么样的情感?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小题1】校园诗词大会。设计了“文字线索题”环节。在比赛的筹备过程中,命制试题的同学颇费心思。下面这道文字线索题设定的答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该题已有三条线索,请你根据此句诗内容编写最后一条线索,能让答题者锁定答案。A.该诗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尤长五言。 |
B.世人将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天才、地才、人才”。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C.此诗是诗人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途中所作。 |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小题1】下面对《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
B.“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
C.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
D.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
画面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
B.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展示了边塞的壮丽。 |
C.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
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小题1】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1)征蓬出汉塞(_____) (2)沿溯阻绝(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告奋勇 |
B.良多趣味 思忖良久 |
C.沿溯阻绝 相沿成俗 |
D.属引凄异 纯属虚构 |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小题4】两文同是借景抒情,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心情也有所不同。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王右丞话_____________表边关浑壮 郦道元绘三峡美景抒_____________
(甲)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甲)(乙)两文都是写边塞内容的。试结合具体语句品析(从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任意一个角度)两文在思想感上的不同。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