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④,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④仁智所乐:《论语》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小题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四时备    (2) 孤峰日   (3) 仆去月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自康乐来 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B.实是欲界仙都  何陋有?(《陋室铭》)
C.遂葺宇上 未复有能与奇者
D.斯已办 不义而富且贵,我如浮云 (《论语》)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小题4】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5】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3 04:45: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独绝巘多生怪柏
B.负势竞 横柯
C.皆生树 谢太傅雪日内集
D.乘御风 猛浪若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经纶世务 未复有能与其奇
B.猛浪 关山度
C.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非亭午夜分
D.蝉千转不穷    素湍绿潭
【小题3】下述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八个字是这篇文章的纲,“奇”“ 异”二字高度概括了自富阳至桐庐间山水的特点。
B.这篇文章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描写行旅抒发自己心志的一封信,属山水小品文,是骈文中少有的佳作。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表现了作者获得功名后在大自然中陶醉的心情。
D.“负势竞上”“ 争高直指”,作者以动写静,给本来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小题4】把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百里(表示约数)
B.千不穷(婉转)
C.鸢飞天(至、到达)
D.窥谷忘(同“返”,返回)
【小题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富阳至桐庐 非亭午夜分
B.天下独  猿则百叫无
C.猛浪若  乘御风
D.负势竞  横柯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
C.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流露出作者厌倦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 ,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节选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释)①墙援:篱笆墙。②泰:安适。③忧望:挂念,盼望。④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互相轩(_________) (2)猿则百叫无(_________)
(3)信手笔(_________) (4)见山僧一两人(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 置 草∕ 堂 前 有 乔 松∕ 十 数 株 修 竹 千 余 竿
B.因 置 草 堂 前 ∕有 乔 松 十 数 株 ∕修 竹 千 余 竿
C.因 置∕ 草 堂 前 有 乔 松∕ 十 数 株 修 竹 千 余 竿
D.因 置 草 堂∕前 有 乔 松 十 数 株∕ 修 竹 千 余 竿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小题4】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原文具体分析。

同类题4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B.猛浪若(奔跑)
C.鸢飞天(至)D.横上蔽(树木的枝干)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富阳至桐庐 非亭午夜分B.天下独 猿则百叫无
C.争高指  视无碍D.风烟净  四时
【小题3】下面对《钱塘湖春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小题4】下面对《与朱元思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第一自然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C.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
D.第三自然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窥谷忘 反:同“返”,返回
B.晓雾将 歇:落下
C.鸢飞天者    戾:至、到达
D.夕日欲 颓:坠落
【小题2】下列语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山川
A.何陋
B.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春冬
D.一老河兵闻
【小题3】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A.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让人心生寒意的树,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争着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B.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让人心生寒意的树,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伸展,争着向上指,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C.两岸的高山,都长着寒冷的树,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争着向上指,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D.两岸的高山,都长着寒冷的树,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伸展,争着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小题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都是书信体。甲文的目的是表达自己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的目的是表达自己对山水的热爱之情和鄙弃名利,归隐林泉的愿望。
B.两文句式整齐,读来很有气势。甲文以四字句为主,最后以长句收尾,犹如滔滔急流,泄入大海。乙文是一篇骈体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C.两文都写到了猿,目的是为了表现大自然的生机盎然。甲文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是为了渲染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乙文写“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是从听觉的角度表现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令人神往。
D.两文都运用了动静结合、虚实相间的写作手法,都抒发了对山水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