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苦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斯之不远,倘能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装秀才迪书》(节选)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与(____________)   (2)间(____________)   (3)从(_____________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2)非子天机清妙者,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小题4】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小题5】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9 04:33: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渔人甚之(__________)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__________)
③老人杨氏入山(__________)
暮,与老人同出(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老人引杨氏入山大穴
B.耕以蚕/其境过清
C.杨氏谢从之/乃记之
D.不可取食人也/生忧患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②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小题4】概括甲、乙文段所写的百姓生活有共同之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 ,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节选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释)①墙援:篱笆墙。②泰:安适。③忧望:挂念,盼望。④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互相轩(_________) (2)猿则百叫无(_________)
(3)信手笔(_________) (4)见山僧一两人(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 置 草∕ 堂 前 有 乔 松∕ 十 数 株 修 竹 千 余 竿
B.因 置 草 堂 前 ∕有 乔 松 十 数 株 ∕修 竹 千 余 竿
C.因 置∕ 草 堂 前 有 乔 松∕ 十 数 株 修 竹 千 余 竿
D.因 置 草 堂∕前 有 乔 松 十 数 株∕ 修 竹 千 余 竿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小题4】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原文具体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注释):①杰:高大。②殊:差别。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居庙堂高则忧其民  渔人甚异
B.南潇湘   此乐何
C.此则岳阳楼之大也  杰然大
D.感极悲者矣 鸣之不能通其意
【小题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的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谥号为其生前由朝廷赐予。
B.(乙)介绍了江南三大名楼,即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
C.(甲)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富有文采和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D.(甲)主要通过描写方式写景,(乙)主要写景方式是对比。
【小题3】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B.(甲)中提到的“古仁人之心”既包括为人处世的旷达胸襟,也包括高尚的政治抱负。
C.(乙)中“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与(甲)中所写“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所写之境界相同。
D.(乙)作者认为:在三大名楼中,黄鹤楼的景色最为雄伟壮观。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