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 南北朝
- 范晔(398-445)
- 刘义庆(403-444)
- 鲍照(约414-466)
- 谢眺(464-499)
- 陶弘景(456—536年)
- 丘迟(464-508)
- 刘勰(465-520)
- 钟嵘(约468-518)
- 郦道元(470-527)
- 吴均(469~520)
- 陈叔宝(553年—604)
- 其他南北朝作家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清
- 近代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①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俟]等待。
【小题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相委而去
(3)恐其自食其言也
(4)欲服三军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小题4】请结合[甲]文和[乙]文的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屋下架屋①
庾仲初②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③云:“可三《二京》、四《三都》④。”于此人人竞写,都下⑤纸为之贵。谢太傅云:“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选自《世说新语·文学》)
(注释)①屋下架屋:愿意是在屋子底下再建屋子,比喻结构、内容重复。②庾仲初:指庾阐,字仲初,和太尉庾亮同宗族。③名价:称道、评价。④三《二京》、四《三都》:与《二京赋》并列为三,与《三都赋》并列为四。⑤都下:都城,此指建业。【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庾仲初作《扬都赋》成 大功告成 |
B.与儿女讲论文义 英雄儿女 |
C.公欣然曰 欣然自得 |
D.俄而雪骤 风驰雨骤 |
A.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
B.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
C.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
D.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小题4】明代胡应麟评《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请结合以上两篇文章内容,谈谈对谢太傅形象的理解。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林道人诣谢公
林道人诣谢公①。东阳②时始总角③,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④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⑤恨不使朝士⑥见!”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道,世称林道人、林公;谢公;谢安,东晋名相,世称谢太傅、谢公。②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逝,下文“家难”指此事。③总角:古时儿童头结成小髻,指代小孩。④信:传信的人。⑤恨:遗憾。⑥朝士:朝廷官员。
【小题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与林公讲论 |
B.未若柳絮因风起/因流涕抱儿以归 |
C.左将军王凝之妻/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 |
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吾日三省吾身 |
A.《咏雪》中的“兄子胡儿”即《林道人诣谢公》中的“东阳”。 |
B.《咏雪》文末的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是对谢道韫的赞赏。 |
C.《林道人诣谢公》文末谢公所说的话,是对王夫人的赞颂。 |
D.从选文可见,《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人物言谈轶事,篇幅短小,语言简约传神。 |
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小题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
【小题5】鲁迅先生称《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请结合甲乙两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3)公欣然曰 (4)撒盐空中差可拟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小题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俄而雪骤()(2)公欣然曰()(3)未若柳絮因风起()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小题3】文中两个咏雪的比喻句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小题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线的字。
①去后乃至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③尊君在不 ④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3】文中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文末“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4】友人已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 ,这样做过分吗?为什么?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③相委而去 委: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友人惭,下车引之。
【小题3】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元方有哪些品质?
【小题4】“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1)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
(3)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
(4)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小题3】下面将谢道韫的话和谢朗的话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期日中 期(
②去后乃至 乃(
③尊君在不 不(
④君与家君期日中 家君(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3】友人的“无信”表现在
【小题4】学习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做人道理?请结合短文或实际,说说你的理由。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②?”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太丘舍去:________
(2)下车引之:________
(3)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4)魏文侯与虞人期猎:________
(5)虽乐: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是日,饮酒乐,天雨。
【小题3】(甲)(乙)两个文段表现的共同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