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 三国
- 曹操(155-220)
- 诸葛亮(181-234)
- 曹丕(155-220)
- 曹植(192-232)
- 阮籍(210-263)
- 其他三国作家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清
- 近代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小题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__________景后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景。【小题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采用了什 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小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时期的________。【小题2】以下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大海壮丽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天下的豪情壮志 |
B.“水何澹澹”中“澹澹”的意思是水波荡漾的样子。 |
C.“日月之行”四句写的是诗人观赏到的壮阔景象。 |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为诗歌加的套语,与诗歌内容没有直接联系。 |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出悲凉伤感的意境。 |
D.诗人运用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等手法,全诗感情奔放,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不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
(1)诫子书 (2)非学无以广才
(3)险躁 (4)年与时驰
【小题2】下面句子的诵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小题4】选用原文词语填空。
文中指出修身养德的方法就是“______”和“______”;无论是“明志”,还是“成学”,作者强调获得成就取决于“静”,“______”则导致失败。
【小题5】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①弃去之。……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②以矫俗干名③,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④病。嘻,异哉!
(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注释:①赧nǎn:害羞。②垢弊:肮脏破烂的衣服。③矫俗干名:故意用不同流俗的姿态来猎取名誉。④诟:讥议、批评。【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淫慢则不能励精 (2)险躁则不能治性
(3)辄羞赧弃去之 (4)但顺吾性而已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静以修身 古人以俭为美德 |
B.夫君子之行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 |
C.为人谋而不忠乎 自为乳儿 |
D.学而不思则罔 但顺吾性而已 |
平 生 衣 取 蔽 寒 食 取 充 腹
【小题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小题5】两文都谈到节俭,但出发点不同:甲文作者提倡节俭,是以节俭来“___________”,乙文作者躬行节俭是出于“__________”。(用原文词句填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递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静以修身 静:
(2)无以致远 致:
(3)非学无以广才 广:
(4)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
(5)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祜落。
【小题3】本文的观点是____________(原文回答),诸葛亮指出 ________是修身养德的基础,________是成学的前提。
【小题4】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分析。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孟母姓仉①氏,孟子之母。夫死,挟子以居,三迁为教。孟子之少也,既②学而归,孟母方绩③,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④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⑤名,问则广知。”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⑥遂成天下之名儒。
(选自《列女传》,有改动)
(注)①仉:姓。读音zhǎng。②既:已经。③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是指织布。④子:你。⑤立:树立。⑥子思:人名,指孔子嫡孙孔伋,字子思。【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③孟子惧而问其故(________)
④遂成天下之名儒(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
B.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
C.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
D.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
【小题4】关于学习,诸葛亮和孟母分别给了儿子什么教导?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俭以养德(但是) |
(2)翻译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甲)夫君于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夫志当存高远先贤,绝情欲,弃凝滞①。使庶几之志②,揭然③有所存,恻然④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⑤,广咨问,除嫌吝⑥,虽有淹留⑦,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⑧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诸葛亮《诫外甥书》)
(注释)①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②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③揭然:高举的样子。④侧然:恳切的样子。⑤细碎:琐碎的杂念。⑥嫌吝:怨恨耻辱。⑦淹留:德才不显于世。⑧窜伏:逃避,藏匿。【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非淡泊无以明志 (2)淫慢则不能励精
(3)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广咨问
(5)徒碌碌滞于俗 (6)若志不强毅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小题3】诸葛亮在甲乙两文中分别对两个孩子寄寓哪些深情厚望?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永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小题1】这首诗以“______”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小题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