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电功和电功率
- 简单机械
- 功和能
- 机械能
- + 内能
- 内能
- 生物体能量的来源和转化
- 热机
- 燃料的热值
- 热平衡方程的应用
- 热量的计算
- 比热容
- 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 化学能与内能的转化
- 核能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如果要你从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汽车的冷却液,应选择________液体。

下列关于内燃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发动机是内燃机 |
B.蒸汽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都是内燃机 |
C.内燃机工作时,压缩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
D.先进的制造技术能将内燃机的效率提高到100% |
下列关于“热与能"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吸热过程中,其温度一定升高 |
B.在搓手取暖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
C.水常被用作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
D.铁块在煅烧过程中,其内能从零开始增加 |
浙江卫视《十二道锋味》注重美食与公益相结合,在节目里,利用各种烹饪手法,譬如煎、炒、蒸、拌,做出美食,还有一种美食叫竹升面,所谓竹升面,就是在搓面、和面以后,利用“竹升”(大竹竿)压打出来的面条,如图所示。“竹升”为杠杆,下列认识错误 的 是


A.烹饪手法炒: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用食物的内能增加 |
B.烹饪手法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食物蒸熟 |
C.“竹升”在使用时,动力方向向下,阻力受到面条的作用力垂直“竹升”向下 |
D.“竹升”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 |
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中的三个冲程,缺少的一个冲程的名称及顺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吸气冲程,应在甲图之前 |
B.压缩冲程,应在甲、乙图之间 |
C.做功冲程,应在乙、丙图之间 |
D.排气冲程,应在丙图之后 |
如图所示,隔着石棉网同时加热两支规格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初温均为20℃的煤油和水。若加热时间相同,则煤油和水吸收的热量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若煤油和水的温度都升高至55℃,则_______需要加热较长的时间。(已知:水的比热大于煤油)

下列由日常生活联想到的科学知识中正确的是( )
A.炒鸡块时利用了做功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加 |
B.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降低的原理 |
C.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 |
D.向热汤中滴入香油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将温度传递给低温物体 |
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
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也越多 |
D.物体吸收了热量,本身内能会变大 |
氢气可被用作清洁能源,但它的制取、存储和运输都很困难。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用糖类制取氢气的新技术,有望解决这几大问题。以这项技术为基础,未来的氢动力汽车将携带易于存储的糖类,如淀粉,其化学式是(C6H10O5)。 科学家使用由多种特殊的酶组成的混合物,将淀粉和水转变成CO2和H2的混合气体,将CO2除去后,H2进入燃料电池产生电力,驱动汽车前进。燃料箱容量为55升的汽车可携带约27千克淀粉和21千克的水,完全转变,可以产生4千克氢气,其余为CO2。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l)利用该项技术,汽车运动时时的机械能最终由下列哪种能量转化而来______
(2)混合物中的酶具有高效性、多样性和______性。
(3)若一辆氢动力汽车正常行驶时,功率是70千瓦,氢气的热值是1.4×108焦/千克,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是50%,在阻力不变和不考虑其它能量损耗时,要使该车能正常行驶,汽车每小时至少消耗氢气______千克
(4)这种技术的实用化,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在汽车中怎样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就是问题之一。有人提出了下列方案:
①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②在常温下对混合气体加压,使之液化分离(在20℃时,将CO2加压到5.73×106 Pa,即会液化;氢气在-239.96℃以上温度时,加高压也不会液化)。从实用的角度考虑, 理论上你认为哪种方案更适合在氢动力汽车上应用 ______ (填序号)。
(l)利用该项技术,汽车运动时时的机械能最终由下列哪种能量转化而来______
A.化学能 | B.太阳能 | C.电能 | D.热能 |
(3)若一辆氢动力汽车正常行驶时,功率是70千瓦,氢气的热值是1.4×108焦/千克,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是50%,在阻力不变和不考虑其它能量损耗时,要使该车能正常行驶,汽车每小时至少消耗氢气______千克
(4)这种技术的实用化,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在汽车中怎样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就是问题之一。有人提出了下列方案:
①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②在常温下对混合气体加压,使之液化分离(在20℃时,将CO2加压到5.73×106 Pa,即会液化;氢气在-239.96℃以上温度时,加高压也不会液化)。从实用的角度考虑, 理论上你认为哪种方案更适合在氢动力汽车上应用 ______ (填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