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 能量利用效率
-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 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 功率的测量实验
- 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 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 增大功率的方法
- 功率大小的比较
- 功率
- + 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 功的大小比较
- 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 力做功的必要因素
- 功
- 能量的转化与转移的方向性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人类的祖先钻木取火,为人类文明揭开了新的一页,现代人模拟钻木取火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将削尖的木棒伸到木板的洞里,用力压住木棒来回拉动钻弓,木棒在木板的洞里转动时,板与棒互相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热量集中在洞内,不易散发,提高了木棒尖端的温度,当达到约260℃时木棒便开始燃烧。因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故受热厚度很薄,木棒受热部分的质量只有0.25克。已知:来回拉一次钻弓需1.0秒,弓长为s=0.25米,人推拉的力为16牛顿,木头比热
焦/(千克·℃),室温为20℃。问:

(1)人来回推拉一次钻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2)人克服摩擦力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若其中有20%被木棒尖端吸收,则1秒内可使木棒尖端温度提高多少℃?
(3)请你估算用多少秒时间才能使木棒燃烧起来?


(1)人来回推拉一次钻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2)人克服摩擦力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若其中有20%被木棒尖端吸收,则1秒内可使木棒尖端温度提高多少℃?
(3)请你估算用多少秒时间才能使木棒燃烧起来?
重为30牛的A物体,用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方法被提升和水平移动。若A物体在水平面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20N,F1=18N,F2=8N,A物体在5s内匀速移动的距离均为0.3m,则在该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绳子自由端F1移动的速度比F2移动的速度大 |
B.F1做功比F2做功少 |
C.两种方法中所做的有用功一样多 |
D.两种方法中机械效率相同 |
如图,小黄用300N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重50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竖直上升了2m。求:

(1)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
(2)拉力的功率。

(1)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
(2)拉力的功率。
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桌面上钩码所受的重力。弹簧测力计从图示位置开始向上缓慢提升,其示数F与上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当h=4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N;
(2)从开始提升到h=15cm,弹簧测力计对钩码做了_____焦的功。

(1)当h=4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N;
(2)从开始提升到h=15cm,弹簧测力计对钩码做了_____焦的功。
如图1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块,受水平拉力F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从t=0开始,小兵每隔2s记录的物块位置和时刻如图3所示,由图象可知:

(1)10-12s,物块克服摩擦力做功___J
(2)10-18s,动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___W

(1)10-12s,物块克服摩擦力做功___J
(2)10-18s,动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___W
质量为2吨的货物在吊车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货物运动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OA与BC为线段,AB为曲线。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货物竖直向上运动时,3s时的速度小于6s时的速度 |
B.2秒末钢索对货物的拉力大于10s末钢索对货物的拉力 |
C.3秒末钢索对货物做功的功率比12s末钢索对货物做功的功率大 |
D.0至6s内钢索对货物做功小于6s—12s内钢索对货物做功 |
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将重力为100N的物体在5s内匀速竖直提升,拉力F为60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m,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移动的速度为0.4m/s | B.所做的有用功为200J |
C.动滑轮重40 N | D.拉力F的功率为24W |
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B、AC都用了4秒的时间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已知,施加的力分别为F1=4N、F2=5N,且平行于各自斜面向上,斜面AB长0.5m。则拉力F1的功率为_____W,斜面AC的长为_____m。

小明看到工人将货物拉上斜坡时,斜坡越徒工人们拉起来就越辛苦,对此他猜想:“将物体沿斜面匀速拉到相同高度时,斜面坡度越大,拉力做功越多”。请你设计实验证其情想。

(1)实验所需的公式_________。
(2)实验器材:除了图中所示器材,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
(3)实验步骤(可用画图或文字表述):_______

(1)实验所需的公式_________。
(2)实验器材:除了图中所示器材,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
(3)实验步骤(可用画图或文字表述):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