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运动和力
- 电和磁
- 波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电功和电功率
- 简单机械
- 功和能
- 机械能
- 内能
- 核能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小明为了研究重力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他设计了如图甲、乙实验:
(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
(2)再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

该实验中势能的大小通过比较_________来得出。
根据如图甲、乙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
(2)再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

该实验中势能的大小通过比较_________来得出。
根据如图甲、乙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如图(甲)、(乙)滑轮组装置,所有摩擦不计,分别用F1、F2竖直匀速拉动重物30牛,已知每个滑轮重为15牛,则拉力F1和F2之比为()


A.1:1 | B.3:2 | C.2:3 | D.3:4 |
我们都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为了便于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应该在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如图甲所示)进行调节杠杆,其操作是 。
(2)实验中,用乙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每个钩码质量相等),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 。
(3)乙图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 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水平平衡。

(1)为了便于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应该在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如图甲所示)进行调节杠杆,其操作是 。
(2)实验中,用乙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每个钩码质量相等),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 。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
(3)乙图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 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水平平衡。
如图,长4.0m、重20N且密度不均匀的金属杆OB,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金属杆保持水平,测出O点到拉力F作用点的距离X及F的大小,再改变拉力F作用点的位置,测出相应的F与x的大小,所得实验数据如右表。

(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则O点到金属杆重心A的距离为 米。
(2)若保持拉力F作用点的位置不变且F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使金属杆在F的作用下绕O点作逆时针转动,则F的大小将如何变化?

(3)若用量程为64N测力计拉金属杆且始终使金属杆保持水平,则应控制x在 范围。
(4)甲、乙同学都想利用上述金属棒来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分别设计如下方案。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比较合适,其好处是 。

(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则O点到金属杆重心A的距离为 米。
(2)若保持拉力F作用点的位置不变且F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使金属杆在F的作用下绕O点作逆时针转动,则F的大小将如何变化?

(3)若用量程为64N测力计拉金属杆且始终使金属杆保持水平,则应控制x在 范围。
(4)甲、乙同学都想利用上述金属棒来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分别设计如下方案。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比较合适,其好处是 。

如图是一个左右对称的粗糙凹形槽,将一个粗糙的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小球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产生100J内能。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该小球( )


A.能够从A点运动到D点 |
B.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100J |
C.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100J |
D.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势能减少量等于动能增加量 |
“科技改变生活”——法国设计师设计出“太阳能树”,外形与普通盆栽相似,但每片树叶都是太阳能板。它可吸收太阳能,将能量储存在底座内置的蓄电池内;底座上还拥有一个USB输出口,可以为手机充电。根据以上信息分析:

(1)如图,太阳能树的叶子互相错开,形成镶嵌的形态,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_____。
(2)将此太阳能树储满电,再为某手机充电,则最多可充电多少次?_____(内置电池和该手机的部分规格如表所示,假设每次都将手机完全放电后再充满电,手机充电时能量利用率约50%)
内 置电池 | 手 机 | |
最大储存电能 | 充电时功率 | 每次充满电 所需时间 |
129600J | 1.5W | 2h |

(1)如图,太阳能树的叶子互相错开,形成镶嵌的形态,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_____。
(2)将此太阳能树储满电,再为某手机充电,则最多可充电多少次?_____(内置电池和该手机的部分规格如表所示,假设每次都将手机完全放电后再充满电,手机充电时能量利用率约50%)
如图是最早的蒸汽汽车模型,工作原理是通过燃料燃烧产生水蒸气,高温水蒸气推动汽车前进。其工作原理中有关能量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能→化学能→机械能 | B.机械能→内能→化学能 |
C.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 D.内能→机械能→化学能 |
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如图所示。

⑴判断小车动能大小是通过观察_____现象来比较的。
⑵小车放置的位置越高,木块被撞击的越远。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
⑶甲、乙两次实验木块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甲、f乙,则_______(填序号)。
①f甲>f乙 ②f甲<f乙 ③f甲=f乙
⑷如果要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则需要改变_______的质量,并且需要让小车从斜面的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⑴判断小车动能大小是通过观察_____现象来比较的。
⑵小车放置的位置越高,木块被撞击的越远。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
⑶甲、乙两次实验木块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甲、f乙,则_______(填序号)。
①f甲>f乙 ②f甲<f乙 ③f甲=f乙
⑷如果要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则需要改变_______的质量,并且需要让小车从斜面的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1)在我市初三科学实验操作考试中,考评教师针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记录了甲、乙同学的操作过程(如下表),他们的实验步骤中均因为存在错误而失分。请你指出错误的步骤,并说明失分原因。
(示例)甲同学:错误步骤2__(填序号);失分原因__靠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恢复平衡
乙同学:错误步骤_______(填序号);失分原因______________
(2)人在抬头时头部存在的杠杆如图所示,已知此人抬头时的阻力为50牛,阻力臂0.1米,动力臂为0.05米,此人要抬起头,至少需要多少的力()

A.30牛 B.25牛 C.100牛 D.200牛
| 甲同学 | 乙同学 |
实 验 步 骤 | 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a所示 2.在杠杆两端挂上钩码后,杠杆的状态如图b所示。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记录钩码重,并读取动力臂OA和阻力臂OB | 1.调节杠杆在如图c所在的位置保持静止状态 2.在杠杆两端挂上钩码,并调节钩码在杠杆上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d所示 3.记录钩码重,并读取动力臂OA和阻力臂OB |
实 验 装 置 | ![]() | ![]() |
(示例)甲同学:错误步骤2__(填序号);失分原因__靠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恢复平衡
乙同学:错误步骤_______(填序号);失分原因______________
(2)人在抬头时头部存在的杠杆如图所示,已知此人抬头时的阻力为50牛,阻力臂0.1米,动力臂为0.05米,此人要抬起头,至少需要多少的力()

A.30牛 B.25牛 C.100牛 D.200牛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移动物体A时。当沿不同方向分别用F1、F2、F3的力,以不同速度匀速拉动物体时,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

(1)图中使用的滑轮属于 。
(2)拉力 F1、F2、F3的大小关系是 。

(1)图中使用的滑轮属于 。
(2)拉力 F1、F2、F3的大小关系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