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面上看到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比实际的浅。这是由于(   )
A.光由水中进入空气中后仍保持原来的直线方向
B.光在水面处发生反射
C.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D.人眼睛射出的光线在水面处折射而产生错觉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时,在透镜的另一侧距离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等大的像,若把物体移至透镜前30cm处,为了仍能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的移动方向和所成像的大小为(   )
A.光屏靠近透镜,成缩小的像B.光屏靠近透镜,成放大的像
C.光屏远离透镜,成放大的像D.光屏远离透镜,成缩小的像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岸上的人看到平静的水面下一不动的鱼。若他用一束强光照亮这条鱼,则应瞄准(  )
A.看到的鱼B.看到的鱼的下方
C.看到鱼的上方D.看到的鱼的前方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强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

(1)探究前,小强让一束平行于透镜主轴的光射向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cm。
(2)探究时,小强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记录了下表所示的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物距/cm
50
40
35
30
25
20
15
像距/cm
12.5
13.3
14
15
16.7
20
30
 
由上表可知,第3次实验中,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的实像,第2次成的像比第4次成的像____ (选填“大”或“小”)。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的像仍在光屏中心,应将光屏向____移动。
(3)探究后,小强总结了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中间的凸透镜可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则应向_____移动凸透镜。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平静湖面的上空,鸟在向下俯冲捕食的过程中,它在水中的像的大小_____(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 鸟的像到鸟的距离与水的深度有关吗?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当前题号:5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关于虚像和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B.光的反射一定成虚像,光的折射一定成实像
C.实像能在光屏上得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得到
D.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当你漫步在池塘边,常会看到池塘中的“白云”和在“白云”中游动的鱼。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填“折射”或“反射”,下同)形成的虚象;看到的“白云”是光的____形成的虚象。
当前题号: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在上光学实验课时,小明同学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规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为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的情况,由图可判断,入射光线是__,折射角的大小是___度,空气在分界面的__侧。(填“上”、“下”、“左”或“右”)。
当前题号:10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