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声音
- 光和颜色
-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光的反射
- 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 光的折射规律
- 凸面镜和凹面镜
- 光的可逆性
-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 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 光的反射定律
-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 透镜和视觉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如图,M 是小平面镜,E、F 是两块粘接在一起的硬纸板,且 E、F 在同一平面,并与镜面垂直。用激光笔和量角器进行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①请在图中标出入射角 i 的位置;_______
②在反射现象中,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是_______;
③如果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硬纸板的右半面 F_______
次数 | 1 | 2 | 3 |
入射角 i/° | 25 | 40 | 60 |
反射角 r/° | 25 | 40 | 60 |

①请在图中标出入射角 i 的位置;_______
②在反射现象中,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是_______;
③如果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硬纸板的右半面 F_______
1849年,法国科学家斐索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在地面上测出了光的速度。他采用的方法是:让光束从高速旋转的齿轮的齿缝正中央穿过,经镜面反射回来,调节齿轮的转速,使反射光束恰好通过相邻的另一个齿缝的正中央,由此可测出光的传播速度。若齿轮每秒转动P周,齿轮半径为r,齿数为n,齿轮与镜子间距离为d,则齿轮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____,每转动一齿的时间为____,斐索测定光速c的表达式为c=____。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______ (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______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重合,说明______ 。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______ (选填“A1”、“A2”或“A3”)。

(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图中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 B.![]() |
C.![]() | D.![]() |
早晨有一束阳光从空气斜射到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 30°角(如图),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 的 夹 角 为83° 。

(1)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若随着太阳的升起,当入射角减小 10°时,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
(2)若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 1.5×10 8km,则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的时间是多少?_______

(1)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若随着太阳的升起,当入射角减小 10°时,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
(2)若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 1.5×10 8km,则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的时间是多少?_______
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看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了_____而形成的像,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图中的_____ (填“甲”或“乙”);若没有大气层,则,日出时间将________(填“提前”或“推迟”)。

孙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是按如下实验步骤进行的:
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
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c.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d.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请你针对孙悦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孙悦同学为什么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悦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说明正确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________不能(填“能”或“不能”)进行.要想取得较
好的实验效果,成像区最好选择在________较暗(较亮/较暗)的环境中.
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
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c.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d.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请你针对孙悦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孙悦同学为什么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悦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说明正确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________不能(填“能”或“不能”)进行.要想取得较
好的实验效果,成像区最好选择在________较暗(较亮/较暗)的环境中.
科学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 )
A.玻璃缸的折射作用 | 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不绝对平行 |
C.白糖水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 | 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 |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竖起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
B.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
C.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