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__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如图甲,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张照片,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大,只需将二维码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手机摄像头。如图乙是时下流行用自拍杆拍照的情景,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使用自拍杆增大了________(选填“像距”或“物距”)。
当前题号:1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一口井装满水,在井底正中央趴着一只青蛙;若青蛙的眼睛用P点表示,青蛙此时观察井外事物范围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是小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蜡烛A距玻璃板5cm,则蜡烛B距蜡烛A也是5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低且倾斜,则甲、乙、丙三图中,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C.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
D.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蜡烛A的像将变小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其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笔入射角增大
C.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射入角度不变,向容器内缓缓加水
D.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射入角度不变使容器水平向左移动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按要求完成下列光路图

(1)如图甲所示,有一束与水平面成30°的光斜射入水中,请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度数)及折射光线;_________
(2)小明家的窗户正对着一幢大厦,大厦的镀膜玻璃外墙作用相当于平面镜,会把太阳光反射到小明家,这是一种光污染。请画出一条由太阳(S点)发出,经过玻璃外墙反射到小明家窗户(A点)的光线。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研究人员发现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射向空气(如图一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会消失(如图二所示),只有入射气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同学们查到了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入射角

10°
20°
30°
40°
41.2°
41.8°
42°
43°
折射角

15.2°
30.9°
48.6°
74.6°
81°
/
/
/
反射能量
5%
7%
26%
43%
77%
84%
100%
100%
100%
 
根据上述材料,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雨后彩虹,十分壮丽。彩虹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中水滴____而产生的。这个现象可以由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的实验来解释。由下图可知,通过三棱镜时红光的偏、折程度比紫光要_______(选填“大”或“小”).
当前题号:7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笔在水中发生了“折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   )
A.B.C.D.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将一块厚度为0.5厘米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1)取完全相同的蜡烛去找A的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成像中______的规律。
(2)他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分别位于A′和A〞处,如图所示。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______(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3)小明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组数据:
物距u(cm)
5.0
6.0
7.0
8.0
像距v(cm)
4.5
5.5
6.5
7.5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方法错误在于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将一平面镜放在桌上,再把一块可转折的纸板垂直于平面镜放置。纸板与平面镜垂直放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当EF在同一平面上(图甲),小明使光线沿EO射向镜面,反射光线沿OF方向射出。如果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反射角是∠__________。
(3)实验中为了得出规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小明开始将纸板右半部分沿ON向后折(图乙),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接下来的实验操作
是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