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物体的颜色
- 光的色散
- 光源
- + 光的直线传播及相关现象
- 光速
- 看不见的光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_____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
(5)该同学发现发光体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并将实验结果填在了表格中,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发光体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______.(填“正比”或“反比”)。
(6)如果用不透光的黑纸把圆形小孔蒙起一半,留一个半圆形小孔透光,控制其他条件不变,蒙起后与蒙起前比较像发生的变化有______.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_____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
(5)该同学发现发光体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并将实验结果填在了表格中,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发光体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______.(填“正比”或“反比”)。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 2.0 | 4.0 | 6.0 | 8.0 | 10.0 |
像的高度h/cm | 1.0 | 2.0 | 3.0 | 4.0 | 5.0 |
(6)如果用不透光的黑纸把圆形小孔蒙起一半,留一个半圆形小孔透光,控制其他条件不变,蒙起后与蒙起前比较像发生的变化有______.
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为说明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甲、乙同学都用画示意图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1)请在甲乙两图中代表光线的直线上标出箭头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____)
(2)在你看来,他们所画的图______(选填“都正确”、“都不正确”、“甲正确,乙不正确”或“乙正确,甲不正确”);根据他们所运用的方法,你在评价他们的示意图画得是否正确时,主要是看______

(1)请在甲乙两图中代表光线的直线上标出箭头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____)
(2)在你看来,他们所画的图______(选填“都正确”、“都不正确”、“甲正确,乙不正确”或“乙正确,甲不正确”);根据他们所运用的方法,你在评价他们的示意图画得是否正确时,主要是看______
A.画图是否认真 | B.图上是否全面正确地反映了应该控制的变量 | C.画图时所运用的物理知识是否正确。 |
小明在晴朗的天气里“观察太阳光通过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活动,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他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 | B.![]() |
C.![]() ![]()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