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我们从侧面看到斜插入玻璃杯水中铅笔的现象是(  )
A.B.C.D.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两块完全相同的平行玻璃砖相互垂直放置。如图一束单色光从左侧水平射入左侧玻璃砖,从右侧射出,则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A.平行B.不平行向上偏折C.不平行向下偏折D.都有可能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靠近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L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 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一个雨后的晚上,天刚放睛,地面虽已干,但留有不少小水谭,如图所示,小明和小芳恰好在此时不期而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芳说得对B.小明说得对
C.两个人都说得对D.两个人都不对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丽同学选取一块薄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所示:

(1)小丽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她观察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你认为在图2所示的甲、乙、丙三幅图中,_______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2)正确做完某次实验后,四个小组将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记录在白纸上,如图所示。正确的是____(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选项的字母填写在横线上)。

(3)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近的像较____(选填“亮”或“暗”),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_____。(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当前题号:7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台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或者用厚度不同的衣服包裹同一机械闹钟,他所听到的声音响度都会发生改变。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响度会随离声源的远近而改变吗
B.响度为什么会随离声源远近而改变
C.响度会随隔声材料的厚度而改变吗
D.响度和隔声材料的厚度及声源远近有什么关系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金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首先按图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F点是1倍焦距处,H点是2倍焦距处。

(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所示),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 选填“上”或“下”)移动;
(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3)她再次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承接不到像,要想看到这个像,观察的方法应是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