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大气压强的存在
-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 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 + 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 生活用品与大气压
- 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 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16世纪的伽利略曾设计过这样的一个温度计:一麦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一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相应的温度。为了研究“伽利略温度计”,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的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小塑料瓶,B为一透明细吸管,通过橡皮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然后进行实验探究: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可推得:
(1)当温度升高,管内水柱高度h将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根据上述数据,兴趣小组制作的“测温装置”水柱高度h与环境温度t的数学关系式为h=_____________________(厘米)。
(3)通过实验,兴趣小组发现用“伽利略温度计”来测温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你认为它的不足之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次序 | l | 2 | 3 | 4 | 5 | 6 |
温度t (℃) | 17 | 19 | 2l | 23 | 25 | 27 |
水柱高度h(cm) | 30.2 | 25.0 | 19.8 | 14.6 | 9.4 | 4.2 |
根据表中数据可推得:
(1)当温度升高,管内水柱高度h将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根据上述数据,兴趣小组制作的“测温装置”水柱高度h与环境温度t的数学关系式为h=_____________________(厘米)。
(3)通过实验,兴趣小组发现用“伽利略温度计”来测温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你认为它的不足之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已经知道,肺活量是一个人做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体的体积,单位是毫升(ml)。肺活量是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青少年的成长及日后身体是否健康都关系重大。我们要注意增强自身的肺活量。如图所示是一种测定肺活量的实用方法。图中A为倒扣在水中的开口薄壁圆筒(圆筒壁体积忽略不计),测量前排尽其中的空气(即测量前筒内充满水)。测量时,被测者吸足空气,再通过B尽量将空气呼出,呼出的空气通过导管进入A内,使A浮起。测得圆筒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筒底浮出水面的高度为H,大气压强为p0,水的密度为ρ水,则此时:

(1)圆筒内空气的体积为 (用已知量的字母表示);
(2)筒内气体的压强 (用已知量的字母表示);
(3)如果质量60kg的小强用上面的肺活量测试仪测肺活量,测得H=18cm,已知筒A的质量为200g,横截面积为200cm2,请计算出他的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人体质量)。

(1)圆筒内空气的体积为 (用已知量的字母表示);
(2)筒内气体的压强 (用已知量的字母表示);
(3)如果质量60kg的小强用上面的肺活量测试仪测肺活量,测得H=18cm,已知筒A的质量为200g,横截面积为200cm2,请计算出他的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人体质量)。
如图所示是一种自制的乘车头部保护器,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它实际是一个双面橡皮碗.下面关于这个保护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被玻璃“吸”住后,皮碗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
B.挤出的空气越少,皮碗贴在玻璃上就越紧 |
C.皮碗与玻璃的摩擦阻止乘客头部前后移动 |
D.头部与玻璃撞击时皮碗起缓冲作用 |
左端封闭,右端开口粗细均匀的U形玻璃管,倒置时如图16所示,用水银柱封闭住两段空气柱Ⅰ,Ⅱ,且两空气柱长度与它们之间的水银柱长度相等均为l,左段空气柱Ⅰ底面与右段水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若将此管保持竖直状态而作自由落体运动,则与静止时相比( )


A.空气柱Ⅰ长度将增大 | B.空气柱总长度将不变 |
C.左管中下段水银柱将位置不变 | D.右管中水银面将下降 |
探究:一定质量的空气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情景一:夏天打足气的自行车轮胎在阳光暴晒下易爆破。
情景二:打气筒出气孔堵住后,压活塞会感到越来越费力。
(1)提出假设:①一定质量的空气的压强与 有关;
②一定质量的空气的压强与 有关。
(2)某同学为验证其中的一个假设,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在烧瓶中封入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烧瓶的一端连接在压强计上,将烧瓶放入水中,通过温度计可以测得水的温度,也就是瓶中气体的温度(如图)。给水槽中的水加热,通过不断调整压强计以保持瓶中的气体体积不变,并通过温度计和压强计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瓶中气体的温度值及相应的压强值。经过一段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请回答
①该同学是模拟了哪个情景? 。
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另一种情景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一定质量的空气压强与该因素关系如何?
情景一:夏天打足气的自行车轮胎在阳光暴晒下易爆破。
情景二:打气筒出气孔堵住后,压活塞会感到越来越费力。
(1)提出假设:①一定质量的空气的压强与 有关;
②一定质量的空气的压强与 有关。
(2)某同学为验证其中的一个假设,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在烧瓶中封入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烧瓶的一端连接在压强计上,将烧瓶放入水中,通过温度计可以测得水的温度,也就是瓶中气体的温度(如图)。给水槽中的水加热,通过不断调整压强计以保持瓶中的气体体积不变,并通过温度计和压强计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瓶中气体的温度值及相应的压强值。经过一段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气体的温度/℃ | 20 | 30 | 40 | 50 | … |
气体的压强/Pa | 1.0×105 | 1.03×105 | 1.07×105 | 1.10×105 | … |
请回答
①该同学是模拟了哪个情景? 。
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另一种情景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一定质量的空气压强与该因素关系如何?
为配合铁路第六次提速,公安部交管局再次公告,指出在火车站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应站在1m安全线外,如图中各现象的原理与公告内容所含物理知识相同的是( )
A.![]() |
B.![]() |
C.![]() |
D.![]() |
气体分子之间的间距比较大,所以容易被压缩。某同学想:当气体的质量一定时,气体压缩,体积减小的时候,气体压强将会怎样变化呢?

(1)他提出了两个猜想:
猜想A:一定质量的气体,压缩体积,压强减小;
猜想B:一定质量的气体,压缩体积,压强增大。
但经仔细一想,该同学马上否定了自己的猜想A。
你认为该同学否定猜想A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一步思考:压强和体积的变化满足什么样的关系呢?
他找来一个注射器和一个气压计,在注射器里边封了30ml空气(不计注射器活塞重力和摩擦,注射器完全密封,大气压强P0=1.0×105Pa)。
查阅资料得知:气体被压缩的时候,内能增加,温度上升也引起压强的变化。
所以在下面的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_______________相同。
以下是该同学实验时记录的数据:
(3)表格中V=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以上数据,写出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和压强定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

(1)他提出了两个猜想:
猜想A:一定质量的气体,压缩体积,压强减小;
猜想B:一定质量的气体,压缩体积,压强增大。
但经仔细一想,该同学马上否定了自己的猜想A。
你认为该同学否定猜想A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一步思考:压强和体积的变化满足什么样的关系呢?
他找来一个注射器和一个气压计,在注射器里边封了30ml空气(不计注射器活塞重力和摩擦,注射器完全密封,大气压强P0=1.0×105Pa)。
查阅资料得知:气体被压缩的时候,内能增加,温度上升也引起压强的变化。
所以在下面的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_______________相同。
以下是该同学实验时记录的数据: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体积(ml) | 30 | 25 | 20 | 15 | 10 |
压强(×105pa) | 1 | 1.2 | 1.5 | V | 3 |
(3)表格中V=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以上数据,写出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和压强定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研究气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同学将质量一定的某种气体密闭在烧瓶中,用压强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器将测量结果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如图(a)所示.接着,他分别改变了该密闭气体的温度和体积,又进行了两次实验,实验操作和测量结果如图(b)、(c)所示.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比较图中(a)与(b)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对于某种气体,_______.
(2)分析比较图中(a)与(c)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对于某种气体,______.



(1)分析比较图中(a)与(b)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对于某种气体,_______.
(2)分析比较图中(a)与(c)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对于某种气体,______.
仅通过右图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此实验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
B.如果要证明CO2会与NaOH反应,还需要用水来做对照 |
C.CO2被NaOH溶液吸收后,瓶内气压一定减小 |
D.此实验证明CO2既会与NaOH反应,又会与水反应。 |
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瓶内装一些红色的水(内留部分空气),用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穿过瓶塞子插入水中,便制成了一个简易的多功能科学实验演示器,用该装置可以演示:( )

①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②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③气压与流速的关系 ④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①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②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③气压与流速的关系 ④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A.只有①④ | B.只有①②③ | C.只有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