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运动和力
- 机械运动
- 固体压强
- 液体压强
- 浮力
- + 大气压
- 大气压强的存在
-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 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 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 生活用品与大气压
- 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 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小敏假期要外出一段时间,她担心家里盆景中的水会因蒸发而干掉,于是用了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盆景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如图所示,这样就能使盆景中的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其原理:当把装满水的瓶放入盆景的水中时,由于________作用在盆景中的水面上,所以水不会从瓶中流出来,此时,瓶内水上方的气压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当盆景中的水由于蒸发和盆景的吸收,水面下降瓶口露出水面时,瓶中的水就要向外流,瓶内的水产生的压强会不断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一旦瓶口再次被水淹没,瓶中的水又停止外流,这样盆景中的水就可以保持一定高度,瓶口处的压强总是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

如图所示,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通过橡皮塞插入装有红色水的玻璃瓶中,从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后,瓶内的水沿玻璃管上升的高度为h,不考虑温度的影响,把这个自制气压计从山下移到山上后( )


A.h增大,瓶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
B.h减小,瓶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
C.h增大,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
D.h减小,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
小明同学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好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8N.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6cm,计算得到活塞的横截面积为____________cm2。
(3)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Pa。
(4)小明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好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8N.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6cm,计算得到活塞的横截面积为____________cm2。
(3)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Pa。
(4)小明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如图,小明利用标有2.5毫升的一次性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

(1)该实验中缺少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2)该实验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测量是为了________;
(3)下面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其中_________处数据补充完整:
(4)小明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很大,对此小明与同学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上述原因可能会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的是________。

(1)该实验中缺少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2)该实验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测量是为了________;
(3)下面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其中_________处数据补充完整:
弹簧秤的示数F/牛 | 注射器容积V/毫升 | 注射器刻度总长度L/厘米 | 大气压强P/帕 |
7.5 | 2.5 | 4 | ▲ |
(4)小明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很大,对此小明与同学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上述原因可能会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的是________。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下列事例不是利用大气压的是( )
A.用塑料管吸饮料 | B.用胶头滴管吸液体 |
C.茶壶的盖上留一小孔,水才容易倒出 | D.用力压气筒的活塞,把气充进轮胎中 |
某同学自己设计了一个粗测大气压强的实验:把两个橡胶皮碗对接在一起,用力挤出中间的空气,如图所示,把皮碗悬吊起来,在皮碗下挂重物,逐渐增加所挂的重物,测出最多能挂的物重G,再测出此时皮碗的直径d ,皮碗的重量忽略不计,则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大气压p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

夏季高山上的气温从山脚起,高度每升高100米降低约0.6 ℃。已知杭州天目山主峰仙人顶气温是14 ℃,山脚的气温是23 ℃,那么仙人顶的高度是( )
A.1400米 | B.1500米 | C.1600米 | D.1700米 |
下图是小应同学自制的气压计,瓶内装的是染有红色的水。

(1)制作时,瓶内的水________(选填“要”、“不要”)装满。
(2)使用该气压计时,发现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说明此时大气压变________(选填“大”、“小”)。
(3)他将气压计从1楼到5楼的过程中,观察到管内水柱发生了变化,记录如下表: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高而________。

(1)制作时,瓶内的水________(选填“要”、“不要”)装满。
(2)使用该气压计时,发现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说明此时大气压变________(选填“大”、“小”)。
(3)他将气压计从1楼到5楼的过程中,观察到管内水柱发生了变化,记录如下表:
楼层 | 1 | 2 | 3 | 4 | 5 |
管内与瓶内液面的高度差(cm) | 5 | 5.3 | 5.7 | 6 | 6.3 |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高而________。
某同学为了研究植被的垂直分布与气候的关系,考察了亚热带地区的某座海拔2 000米以下的高山。在山脚a处,他看到的是常绿阔叶林,并测得此处海拔为100米,气温为22 ℃,大气压为1×105帕;往上走,他经过了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当他进入落叶阔叶矮林时,刚好在山腰中央b处;继续往上走时他看到的是高山灌木丛,过了c处后,即进入山地草甸。过了一会儿到达了山顶d处,他在此处测得大气压为8×104帕。已知在海拔2 000米内,每升高12米,大气压强降低133帕,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求:

(1)这座山的海拔;________
(2)山顶处气温。____________

(1)这座山的海拔;________
(2)山顶处气温。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