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运动和力
- 机械运动
- 固体压强
- 液体压强
- + 浮力
- 浮力产生的原因
- 阿基米德原理
- 浮力大小的计算
-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 浮力的变化
- 大气压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有一体积为1×10-3m3的空心铁球重8.8N,把该铁球放入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___牛,若把该铁球浸没在密度是0.8×103kg/m³的酒精中时,小球运动情况是________(选“上浮”或“下沉”)。
两个相同的量筒内装有甲、乙不同的液体,将同一支密度计放入两液体中,静止后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的密度大 |
B.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的密度小 |
C.密度计在甲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小于在乙液体中所受浮力 |
D.密度计在甲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于在乙液体中所受浮力 |
小芳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四步实验中弹簧秤的示数F1、F2、F3、F4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F2-F3=F4-F1 | B.F1=F4 F2=F3 |
C.F1=F2=F3=F4 | D.F1-F2=F3-F4 |
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于是他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1.5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N,他就在0.5N处对应标上1.0g/cm3的字样;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丙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____N处对应标上0.8g/cm3字样,聪明的他就将图甲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g=10N/kg)

液体种类 | 实验序号 | 物体重力G(N) |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 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N) | 排开液体体积 V排(cm3) |
水 ρ水=1.0g/cm3 | 1 | 2 | 1.5 | 0.5 | 50 |
2 | 1.0 | 1.0 | 100 | ||
3 | 0.5 | 1.5 | 150 | ||
酒精 ρ酒精=0.8g/cm3 | 4 | 2 | 1.6 | 0.4 | 50 |
5 | 1.2 | 0.8 | 100 | ||
6 | 0.8 | 1.2 | 150 |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于是他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1.5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N,他就在0.5N处对应标上1.0g/cm3的字样;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丙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____N处对应标上0.8g/cm3字样,聪明的他就将图甲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g=10N/kg)
全球变暖已经日益威胁到生物的生存,图为一对北极熊母子无助地坐在一块不断熔化缩小的浮冰上。若浮冰和北极熊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则随着浮冰的熔化


A.浮冰受到的浮力在增大 | B.浮冰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 |
C.浮冰在水中的体积在减小 | D.北极熊受到的支持力在减小 |
如图所示是小新同学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验过程图:

(1)如果是你做这个实验,则图中的操作步骤顺序为_____;
(2)图中_____两个步骤是为了测量浮力大小。
(3)在情景图 C 中存在的错误是_____。
(4)纠正错误后,下面是小新实验时设计的表格及实验数据,则表格中空缺的数据为____;
(5)纠正错误后,圆柱体从刚接触水面到全部浸没水中,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_________(选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保持不变”)。

(1)如果是你做这个实验,则图中的操作步骤顺序为_____;
(2)图中_____两个步骤是为了测量浮力大小。
(3)在情景图 C 中存在的错误是_____。
(4)纠正错误后,下面是小新实验时设计的表格及实验数据,则表格中空缺的数据为____;
(5)纠正错误后,圆柱体从刚接触水面到全部浸没水中,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_________(选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保持不变”)。
实验次数 | 物重 G/N | 空桶重 G0/N | 物体浸没水中测力计示数 F/N | 桶与排出水 总重 G1/N | 排开水重 G 排/N | 浮力 F 浮/N |
1 | 1.2 | 0.6 | 0.7 | 1.1 | 0.5 | 0.5 |
2 | 2.0 | 0.6 | 1.6 | 1.0 | 0.4 | 0.4 |
3 | 2.4 | 0.6 | 1.7 | 1.3 | | 0.7 |
将一个乒乓球放入倒置的饮料瓶中,然后向瓶内注入水将乒乓球浸没,如图所示,乒乓球保持静止状态则乒乓球( )


A.仍受水的浮力 |
B.不受水的浮力,也不受水对它的压力 |
C.不受水的浮力,但受水对它的压力 |
D.无法判断 |
小安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变化情况,如图 1 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实心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 h 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 F,实验数据如表:
(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物体的重力是_____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_____N;
(2)分析表中第 1 列到第 5 列数据,说明未浸没时,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根据第 6 列到第 8 列数据,可以知道物体所受浮力大小_____;上下表面压强差将_____;(两空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说明物体的浮力与浸没深度_____选填“有关”/“无关”)。
(4)图 2 中能正确反映测力计示数F 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 h 关系的图象是________________
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h/cm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F/N | 6.75 | 6.25 | 5.75 | 5.25 | 4.75 | 4.25 | 4.25 | 4.25 |
(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物体的重力是_____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_____N;
(2)分析表中第 1 列到第 5 列数据,说明未浸没时,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根据第 6 列到第 8 列数据,可以知道物体所受浮力大小_____;上下表面压强差将_____;(两空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说明物体的浮力与浸没深度_____选填“有关”/“无关”)。
(4)图 2 中能正确反映测力计示数F 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 h 关系的图象是________________

如图,弹簧测力计下挂一物体 A,测力计示数 4N,则物体的质量为_____kg;将物体 A 浸没在水中测力计的示数为 3N,则物体 A 受到的浮力为_____N,物体 A 的体积为_____m3。(g=10N/kg)

将同一密度计分别放入浓盐水、水、煤油中漂浮时(ρ 浓盐水>ρ 水>ρ 煤油),密度计受到的浮力( )
A.在浓盐水中最大 |
B.在水中最大 |
C.在煤油中最大 |
D.在三种液体中一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