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机械运动的分类
- 参照物及其选择
-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 运动快慢的比较
- 速度的变化
- 速度
- + 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一辆长30米的大型平板车,匀速通过70米长的桥所用的时间是10秒。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花了20秒时间,那么这座桥长()
A.140米 | B.200米 |
C.170米 | D.230米 |
正在修建的杭瑞高速公路通车后,铜仁到思南鹦鹉溪段的里程是162km。汽车按规定时速行驶,从铜仁到鹦鹉溪需1.5h,则汽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km/h,合________m/s。
2013年4月20日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
A.126km/h | B.70km/h |
C.52.5km/h | D.30km/h |
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_____________运动(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m/s。

小明乘汽车去60km外的杭州.已知汽车和人总重1620kg,一路上,车上速度计指针从未超过图(a)所示的位置.问:

(1)到达杭州至少需多少时间?
(2)如果汽车按速度计上的示数匀速直线行驶时,汽车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2倍,则汽车的牵引力多大?
(3)为监控车辆是否超过规定的最高车速,交通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测速原理如图(b)所示,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车辆的速度.如果某次检测车速时,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4s,第二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3s,两次信号发出时间间隔是1s,则被测汽车速度是多少?.(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

(1)到达杭州至少需多少时间?
(2)如果汽车按速度计上的示数匀速直线行驶时,汽车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2倍,则汽车的牵引力多大?
(3)为监控车辆是否超过规定的最高车速,交通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测速原理如图(b)所示,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车辆的速度.如果某次检测车速时,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4s,第二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3s,两次信号发出时间间隔是1s,则被测汽车速度是多少?.(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
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长航程极地漫游机器人。机器人重约5000N,装有四条三角形履带,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1000cm2。今年2月,首次在南极内陆冰盖完成了30km的自主行走。下面选项正确的是()


A.该机器人采用履带可以减小与冰雪地面的摩擦 |
B.履带能增大机器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
C.该机器人静止在水平冰面上时,对冰面的压强约为5×104Pa |
D.若本次自主行走共耗时3h,则其平均速度为10m/s |
某司机开车接近一学校门口时,为了安全踩刹车减速5秒,再轻踩油门继续向前行驶,汽车速度跟时间的关系如图(速度单位为米/秒,时间单位为秒),则在5—10秒内汽车处于____填“减速行驶”、“静止”或“匀速前进”),在13秒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米。

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走了20公里,第二小时走了23公里,第三小时走了25公里,第四小时走了28公里,
求:(1)在全路程上汽车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汽车在中间两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求:(1)在全路程上汽车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汽车在中间两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30分钟走了5.4公里,休息10分钟后,又以4米/秒的速度匀速运动了20分钟,
求:(1)前3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
(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求:(1)前3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
(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