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四个情景中,受到的浮力增大的物体是:(   )
A.从深水处走向海岸沙滩的游泳者
B.从长江驶入大海的轮船
C.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
D.海面下正在下沉的潜水艇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已知ρ=1.0×103kg/m3,取g=10N/kg)

(1)小明利用图1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圆柱体合金块慢慢浸入水中时,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弹簧测力计示数F 与合金块下表面所处深度h的关系图象(如图2中①所示)。请在图2中画出F h变化的关系图象_____ 。
(2)将合金块分别浸没在水和某液体中(如图1乙、丙所示),比较图1甲、乙、丙可知:ρ_____ ρ(填 “>”“<”或“=”)。
(3)合金块的密度为ρ合金=_____ g/cm3
(4)若用此合金块制成一空心合金球,当合金球恰好能悬浮于图1丙所示液体中时,空心部分的体积是_____cm3
当前题号:2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关于上图液体中abc三点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盐水的密度为1.03×103千克/米3)(  )
A.a点向下压强比向上压强大
B.ab两点的压强相等
C.b点压强比c点压强小
D.bc两点的压强相等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一次拓展课中,小柯同学利用带拉环的吸盘、厚玻璃板、水、刻度尺、大量程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算出吸盘平面面积为10cm2
②将吸盘沾水湿润后,压在厚玻璃板上;
③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吸盘,直至恰好脱落,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98.5N:
④记录整理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分析实验结论。
实验装置如图,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分析:
(1)将吸盘沾水湿润的目是:_____。
(2)根据小柯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大气压的值等于_____帕。
(3)小柯同学又把玻璃板分别斜放、立放,使弹簧测力计向不同方向拉吸盘,也都测出了大气压的值,这说明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如图所示,甲、乙两容器间有一斜管相通,中间有阀门K控制,容器中装有水,且两容器中水面相平,则(  )
A.打开阀门K后,由于水受重力作用,水将从甲流到乙
B.打开阀门K后,由于b处的压强大于a处的压强,水将从乙流到甲
C.打开阀门K后,因为甲、乙两容器中液面高度相等,所以水不会流动
D.打开阀门K后,因为乙中的水多,所以水从乙流到甲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③②①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一个木块以放手后速度v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然后冲上粗糙斜面后最终静止在A点,以下关于木块受到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不变
B.木块在斜面受到的摩擦力先沿着斜面向下,后沿着斜面向上
C.木块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随着速度的减小而减小
D.木块在A点时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木块的重力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语馨和小娟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所示。

(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语馨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娟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语馨觉得小娟“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语馨和小娟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
(3)接着,语馨和小娟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
把半径为0.5m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杠杆在O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示数为1N。让质量为30g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图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
小钢球初始位置
A
B
C
距压力传感器高度/m
0.5
0.4
0.3
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N
1.90
1.78
1.66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验证猜想二,从控制变量角度考虑,需对上述实验进行哪两项改变?(不考虑小钢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后,她俩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有了新的猜想: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需要的力还可能与人和车的总质量有关。于是,她俩又展开了后续实验探究……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如图为小科掷出的铅球的运动轨迹。铅球离开手后在空中飞行的路径是曲线的原因是_____。用力的示意图表示铅球在A点时的受力情况(不计空气阻力)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运动是_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当前题号:10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