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运动和力
- 电和磁
- 波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扫地机器人逐步进人普通家庭。扫地机器人具有主动躲避障碍物、自动吸尘、自动返回充电座充电等诸多智能功能。如图是某款扫地机器人及铭牌上的部分参数,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机器人吸尘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机转动使内部压强_______,从而使杂物进人吸尘器。
(2)电池容量“2000mAh”是指当工作电流为2000 mA,能持续供电1小时。若充满电后所有电量用于扫地,则可供机器人持续正常工作多少时间?
(3)机器人的供电系统设有自动充电功能,当检测到电池容量低至10%时会自动返回充电。若返回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20牛,为确保机器人能顺利返回充电,需要充电时离充电座最远为多少米?(剩余电池容量的40%用于提供克服阻力做功)


(1)机器人吸尘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机转动使内部压强_______,从而使杂物进人吸尘器。
(2)电池容量“2000mAh”是指当工作电流为2000 mA,能持续供电1小时。若充满电后所有电量用于扫地,则可供机器人持续正常工作多少时间?
(3)机器人的供电系统设有自动充电功能,当检测到电池容量低至10%时会自动返回充电。若返回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20牛,为确保机器人能顺利返回充电,需要充电时离充电座最远为多少米?(剩余电池容量的40%用于提供克服阻力做功)
如图所示,用同一滑轮按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同一物体上升0.2m,物体重100N,滑轮重25N,绳重和摩擦不计。图甲中F甲=________ N,图乙装置的手移动的距离s=________m。

利用吸管可以做科学小实验:
(1)用吸管“取”水,如图甲所示,要求用这根两端开口的塑料吸管把一只杯子中的水取出一些,移到另一只空杯中,现有以下四个动作:

a.将吸管插入水中
b.用手指封住管口
c.将吸管移出水面到空杯上方
d.松开封住管口的手指
这个实验的成功说明了________的存在。
(2)如图乙所示,往吸管B中吹气,可以看到吸管A中的水面上升,以下现象中涉及的物理原理与之相同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在火车站的站台上,人要与行驶的列车保持适当距离
②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尘
③平行于岸边航行的船不能靠岸太近
(1)用吸管“取”水,如图甲所示,要求用这根两端开口的塑料吸管把一只杯子中的水取出一些,移到另一只空杯中,现有以下四个动作:

a.将吸管插入水中
b.用手指封住管口
c.将吸管移出水面到空杯上方
d.松开封住管口的手指
这个实验的成功说明了________的存在。
(2)如图乙所示,往吸管B中吹气,可以看到吸管A中的水面上升,以下现象中涉及的物理原理与之相同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在火车站的站台上,人要与行驶的列车保持适当距离
②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尘
③平行于岸边航行的船不能靠岸太近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所示).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6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______.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
(4)实验中为了能使两种玻璃把玻璃球弹开的距离有较大的差异,请你提出一种可行的实验改进办法: ________ .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所示).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6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______.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平均值 | |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 单层 | 20.2 | 20.8 | 21.1 | 20.5 | 20.7 | 20.9 | 20.7 |
双层 | 19.9 | 20.3 | 20.1 | 20.2 | 19.9 | 20.2 | 20.1 |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
(4)实验中为了能使两种玻璃把玻璃球弹开的距离有较大的差异,请你提出一种可行的实验改进办法: ________ .
小明想用实验研究一根钢棒是否有磁性,设计了如图三个方案,并进行了实验操作。其中的现象不能说明钢棒具有磁性的是()


A.甲和乙 | B.甲和丙 | C.只有乙 | D.乙和丙 |
据报道,青岛一个小伙子在自家居民楼顶上,自己设计、组装了一套微型太阳能发电站,被媒体称为“中国家庭光伏电站第一人”。该太阳能发电站发电时,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_能,太阳能发电具有________的优点(写出一点即可)。
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次实验。让铁球从同一斜面上某处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铁球与纸盒在水平面上共同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选用________两图;实验中应保证铁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相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具体操作方法是________。
(2)该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来比较铁球动能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的。
(3)选用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1)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选用________两图;实验中应保证铁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相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具体操作方法是________。
(2)该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来比较铁球动能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的。
(3)选用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将皮球从离地某一高度O点处水平抛出,球落地后又弹起。它的部分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1)皮球运动到A点时的重力势能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运动到B点时的重力势能。(注:图中AB等高)
(2)皮球运动到D点时的机械能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运动到C点时的机械能。
(3)若将皮球表面涂黑,则会在地面M、N两处留下两个黑色圆斑,其中M处的圆斑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N处的圆斑。

(1)皮球运动到A点时的重力势能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运动到B点时的重力势能。(注:图中AB等高)
(2)皮球运动到D点时的机械能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运动到C点时的机械能。
(3)若将皮球表面涂黑,则会在地面M、N两处留下两个黑色圆斑,其中M处的圆斑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N处的圆斑。
2019年5月17日23时4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如图1所示是北斗卫星在随火箭加速上升的情景。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时,离地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1北斗卫星加速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大,动能变大 |
B.如图2人造地球卫星运行中,重力势能变大,动能变大 |
C.如图2人造地球卫星运行中,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速度变大 |
D.如图1、2中卫星的机械能都不变 |
小科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设计了图甲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1A”的字样,其他器材均正常。

(1)小科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V2指针如图乙所示,为了完成实验,小科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2)纠正错误后,实验中小科记录了多组电流表A和电压表V1、V2的示数,作出A.B两条图线,如图丙,其中表示通过R1的电流和R1两端电压关系的图线是______。
(3)小王认为用标有“20Ω,1A”的滑动变阻器R3也能得到丙图的A.B两条线,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

(1)小科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V2指针如图乙所示,为了完成实验,小科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2)纠正错误后,实验中小科记录了多组电流表A和电压表V1、V2的示数,作出A.B两条图线,如图丙,其中表示通过R1的电流和R1两端电压关系的图线是______。
(3)小王认为用标有“20Ω,1A”的滑动变阻器R3也能得到丙图的A.B两条线,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