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性质
- 水
- 空气
- 金属
- + 常见的化合物
- 物质的酸碱性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碳酸氢铵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肥料,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就能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在密闭的大棚内放置碳酸氢铵和稀盐酸,两者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生成的氯化铵又可以作为氮肥再次使用。
(1)植物叶色淡黄,生长不茂盛,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使用碳酸氢铵。
(2)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3)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气体可以用______________来检验。
(4)下列关于使用碳酸氢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受潮时易分解
B、碳酸氢铵在保存时,应该注意防潮防晒
C、碳酸氢铵分解生成的氨气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
碳酸氢铵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肥料,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就能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在密闭的大棚内放置碳酸氢铵和稀盐酸,两者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生成的氯化铵又可以作为氮肥再次使用。
(1)植物叶色淡黄,生长不茂盛,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使用碳酸氢铵。
(2)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3)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气体可以用______________来检验。
(4)下列关于使用碳酸氢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受潮时易分解
B、碳酸氢铵在保存时,应该注意防潮防晒
C、碳酸氢铵分解生成的氨气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①NaCl、BaCl2、CuSO4、NaOH、NH4NO3 ②Ba(NO3)2、NaCl、Na2SO4、H2SO4、HCl
③NaOH、FeCl3、MgSO4、BaCl2、KCl ④AgNO3、HCl、K2CO3、NaCl、BaCl2
①NaCl、BaCl2、CuSO4、NaOH、NH4NO3 ②Ba(NO3)2、NaCl、Na2SO4、H2SO4、HCl
③NaOH、FeCl3、MgSO4、BaCl2、KCl ④AgNO3、HCl、K2CO3、NaCl、BaCl2
A.①②④ ![]() | B.①②③ ![]() | C.①③④ ![]() | D.②④ |
工业盐酸因混有少量 FeCl3常显黄色,现将一定质量分数的 NaOH 溶液逐滴加入到该盐酸中,直至过量,下列各量与图像对应的是( )
A.![]() ![]() | B.![]() |
C.![]() | D.![]() |
在学习碱的性质内容时,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写出烧杯甲出现的现象________。
(2)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写出A试剂的化学式________。

(1)写出烧杯甲出现的现象________。
(2)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写出A试剂的化学式________。
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下列类推结论错误的是( )
①CO能与Fe2O3反应生成Fe,CO也能与CuO反应生成Cu
②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OH)2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③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④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碱反应
⑤碱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则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①CO能与Fe2O3反应生成Fe,CO也能与CuO反应生成Cu
②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OH)2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③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④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碱反应
⑤碱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则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A.②③④⑤ | B.①②⑤ |
C.①⑤ | D.③④⑤ |
某无色溶液中若含有大量Na2SO4、Na2CO3、NaOH,为验证其中所含的阴离子,若限定只取一次待测液,加入试剂顺序正确的是( )
A.盐酸、BaCl2、酚酞 | B.BaCl2、盐酸、酚酞 |
C.BaCl2、酚酞、盐酸 | D.酚酞、盐酸、BaCl2 |
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了一种著名的纯碱生产方法“侯氏制碱法”,原理是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即可析出碳酸氢钠晶体,过滤后加热碳酸氢钠晶体即得纯碱;再往滤液中通入氨气并加入磨细的食盐粉,就可析出化肥氯化铵。生产过程用化学方程式可简要表示为:
①NH3+CO2+H2O=NH4HCO3;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aHCO3=Na2CO3+H2O+CO2↑。
(1)该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食盐磨细的目的是________;
(3)在第②步反应中,NaHCO3析出的原因是________。
①NH3+CO2+H2O=NH4HCO3;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aHCO3=Na2CO3+H2O+CO2↑。
(1)该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食盐磨细的目的是________;
(3)在第②步反应中,NaHCO3析出的原因是________。
碱面(Na2CO3)中常含一定量的杂质,某厂生产的碱面包装袋上标有“Na2CO3含量≥96%”字样。为了判断该碱面中Na2CO3的含量是否达到要求,小明取1g该碱面样品进行检验,请你帮他完成检验过程的设计(假定杂质都是NaCl)。
(1)你检测的原理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你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
(3)通过计算回答,当被测量的数据是多少时,“Na2CO3含量≥96%”是真实可信的。____
(1)你检测的原理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你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
(3)通过计算回答,当被测量的数据是多少时,“Na2CO3含量≥96%”是真实可信的。____
实验室用足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 ,为了分析反应后滤液的成分,取10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0%的Na2CO3溶液,测得滴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1)从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至10g时,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
(2)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________
(3)通过计算求出图中m的大小。________
(4)随着滴加Na2CO3溶液质量的增加,烧杯中溶液的pH也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结合图像判断:b→c段烧杯中溶液pH如何变化?________。

(1)从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至10g时,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
(2)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________
(3)通过计算求出图中m的大小。________
(4)随着滴加Na2CO3溶液质量的增加,烧杯中溶液的pH也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结合图像判断:b→c段烧杯中溶液pH如何变化?________。
某种矿石由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铜和二氧化硅组成,用它制备产品氢氧化镁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中共含有________种阳离子。
(2)在溶液A中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可以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逐步转化为沉淀。该实验条件下,使金属阳离子沉淀的相关pH数据见下表。为保证产品纯度、减少产品损失,并便于操作,所得溶液B的pH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中共含有________种阳离子。
(2)在溶液A中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可以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逐步转化为沉淀。该实验条件下,使金属阳离子沉淀的相关pH数据见下表。为保证产品纯度、减少产品损失,并便于操作,所得溶液B的pH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氢氧化物 | Fe(OH)3 | Cu(OH)2 | Mg(OH)2 |
开始沉淀的pH | 1.5 | 4.2 | 8.6 |
完全沉淀的pH | 3.2 | 6.7 | 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