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性质
- 水
- 空气
- 金属
- + 常见的化合物
- 物质的酸碱性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某同学在用稀盐酸将氧化铜粉末全部溶解,得到溶液甲,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所得溶液甲中,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分析A点所含的溶质为_________。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铵态化肥和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会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
B.化肥的过度使用会造成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 |
C.CO (NH2)2不是复合肥,是一种常用的氮肥 |
D.农业上常用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波尔多液 |
某固体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Na+、CO32-、SO42- | B.Cu2+、CO32-、SO42- |
C.Na+、Cl-、SO42- | D.Na+、Ba2+、Cl- |
区别下列常见的物品,其中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需鉴别物质 | 鉴别方法及现象 |
A | 铁粉和碳粉 | 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的是铁粉 |
B | NH4NO3氮肥和K2SO4钾肥
| 加入NaOH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NH4NO3 |
C | 浓盐酸和浓硫酸 | 用木条检验,使木条变黑的是浓硫酸 |
D | 羊毛和棉花 | 灼烧并闻气味,有烧焦羽毛味的是棉花 |
A.A | B.B | C.C | D.D |
请根据下列假设,分析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并进行物质的推断:
(1)假设CuSO4溶液与Ba(NO3)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与溶液B,过滤后,溶液B再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和溶液D,则溶液D中溶质的组成为_____;(填化学式,多填、少填、错填均不给分,下同)
(2)假设CuSO4溶液与一定量Ba(NO3)2溶液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与溶液B,过滤后,溶液B再与适量Na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和溶液D。
①溶液D中溶质可能有_____种组成(填数字);
②溶液D的几种组成中有两种组成所含溶质种类最多,所含溶质分别是_____,_____;
(1)假设CuSO4溶液与Ba(NO3)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与溶液B,过滤后,溶液B再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和溶液D,则溶液D中溶质的组成为_____;(填化学式,多填、少填、错填均不给分,下同)
(2)假设CuSO4溶液与一定量Ba(NO3)2溶液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与溶液B,过滤后,溶液B再与适量Na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和溶液D。
①溶液D中溶质可能有_____种组成(填数字);
②溶液D的几种组成中有两种组成所含溶质种类最多,所含溶质分别是_____,_____;
某同学为了证明白色晶体是(NH4)2SO4,他设计了两步程序:
第一步:为了证明铵根离子的存在(具体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证明有铵根离子存在。
第二步:为了证明硫酸根离子存在,该学生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①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稀硫酸:②先加过量的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你认为上述两种方案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简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步:为了证明铵根离子的存在(具体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证明有铵根离子存在。
第二步:为了证明硫酸根离子存在,该学生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①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稀硫酸:②先加过量的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你认为上述两种方案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简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
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 测定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依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沉淀的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得资料)
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 测定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依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沉淀的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碳酸钠 | 加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后过滤 |
B |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碳酸钙 | 加适量的稀盐酸 |
C | 除去氯化钾中的碳酸钾 | 加适量的稀盐酸 |
D | 除去稀盐酸中的氯化钠溶液 | 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后过滤 |
A.A | B.B | C.C | D.D |
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0.73%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不同时刻溶液的温度与pH,记录数据如下表:
(1)观察上表发现,当反应时间在__________秒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中和。
(2)分析上表数据发现,在逐渐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表中滴入稀盐酸体积与pH的变化数据,试计算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稀盐酸的密度取l.0克/毫升)
反应时间(秒) | 0 | 25 | 50 | 75 | 100 | 125 | 150 | 175 | 200 |
滴入稀盐酸体积(毫升) | 0 | 4 | 8 | 12 | 16 | 20 | 24 | 28 | 32 |
pH | 13.2 | 13.0 | 12.7 | 12.4 | 12.1 | 7.0 | 2.0 | 1.6 | 1.3 |
温度(℃) | 36.9 | 37.5 | 38.0 | 38.5 | 38.8 | 39.2 | 39.0 | 38.8 | 38.6 |
(1)观察上表发现,当反应时间在__________秒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中和。
(2)分析上表数据发现,在逐渐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表中滴入稀盐酸体积与pH的变化数据,试计算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稀盐酸的密度取l.0克/毫升)
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下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_____,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_____;
(2)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_____,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_____;
(2)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