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0.73%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不同时刻溶液的温度与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反应时间(秒)
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滴入稀盐酸体积(毫升)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pH
13.2
13.0
12.7
12.4
12.1
7.0
2.0
1.6
1.3
温度(℃)
36.9
37.5
38.0
38.5
38.8
39.2
39.0
38.8
38.6
(1)观察上表发现,当反应时间在__________秒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中和。
(2)分析上表数据发现,在逐渐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表中滴入稀盐酸体积与pH的变化数据,试计算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稀盐酸的密度取l.0克/毫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简答题 更新时间:2019-12-15 06:37: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实验过程中,插入一支温度计来测量溶液的温度时,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你认为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mL氢氧化钠溶液恰好被稀盐酸完全中和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向用盐酸酸化的MgSO
4
溶液中加入Ba(OH)
2
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m与加入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关于下图曲线的推测正确的是()
A.ab产生的沉淀为硫酸钡
B.ab产生的沉淀为氢氧化镁
C.bc产生的沉淀为氢氧化镁
D.bc产生的沉淀为硫酸钡和氢氧化镁
同类题3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不纯氧化铁试样(其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 试回答下列问题:
(1)A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C中硬质玻管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10克不纯氧化铁试样放入C中硬质玻管内,称得U形管和氯化钙干燥剂的质量为23.4克,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经过充分反应后称得U形管和氯化钙干燥剂的质量为26.1克,则试样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
(4)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方案有不完善之处,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为判断某物质存在或某物质恰好完全反应,通常以特定物质的显色作为判断依据,能显色的物质就称“指示剂”。如:用蓝色的石蕊试纸变红判断待测液显酸性;用淀粉溶液变蓝判断单质碘(I
2
)的存在:
已知:★SO
2
+I
2
+2H
2
O═H
2
SO
4
+2HI(无色溶液);
★常温下,碘微溶于水;
★5SO
2
+2H
2
O+2KMnO
4
═K
2
SO
4
+2H
2
SO
4
+2MnSO
4
(无色溶液).
(1)工业上测量SO
2
、N
2
、O
2
混合气体中的SO
2
含量常用如图吸收装置(量气装置省略).
① 混合气体通过图示吸收装置一定时间后,当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________色时即可停止通气。此法适宜测SO
2
含量较________(选填“低”或“高”)的混合气体。
② 吸收装置内的I
2
的淀粉溶液也可以用________溶液代替作为指示剂,因为________.
(2)若用10.0%的氢氧化钠溶液16.0g滴加到20.0g盐酸中(含2滴酚酞试液),混合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可认为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同类题5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时发现,向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为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1:同学们按图1所示进行实验,证明了稀H
2
SO
4
和NaOH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你认为他们作出这个结论所依据的理由是_____。
实验2:同学们取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
你认为他们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
实验3:取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匀速滴加NaOH溶液,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温度曲线如图3。
由图3分析,你认为他们判断酸和碱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主要依据是_____。
相关知识点
常见的物质
常见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