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粉是由珍珠经加工制成的白色粉末,含有碳酸钙、蛋白质等成分,是重要的药品、化妆品原料。但市场上出现的假珍珠粉外观上与真珍珠粉差不多,肉眼往往无法辨别它们。
(1)为了寻找区分真假珍珠粉的方法,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一:分别取真假珍珠粉适量置于两支试管中,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说明真假珍珠粉均含有___________。
实验二:分别取真假珍珠粉稍许置于铁片上灼烧,发现真珍珠粉能闻到烧焦羽毛气味;假珍珠粉未闻到烧焦羽毛气味,由此可得出结论:假珍珠粉中不含_____________。
(2)为了比较真假珍珠粉中碳酸钙的含量,共进行了三次实验,每次各取5g真假珍珠粉,分别置于下列实验装置中(稀盐酸足量且真假珍珠粉中只有碳酸钙与稀盐酸会   反应生成气体),测定生成气体体积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假珍珠粉
117.50 ml
117.28 ml
117.05 ml
真珍珠粉
111.52 ml
111.66 ml
111.86 ml
 

①量气管中水面上方加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由实验数据可知:真珍珠粉中碳酸钙的含量______假珍珠粉(填“>”、“<”、“=”)。
②根据三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算得5g真珍珠粉生成的气体质量为0.22g, 求:真珍珠粉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分类不正确的是(   )
A.碳酸钠、纯碱、碱B.氯化氢、盐酸、酸
C.氯化钠、食盐、盐D.氧化钙、生石灰、氧化物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柯为比较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的组成有(   )

①Mg2  ②Mg2和Fe2 ③Fe2和Cu2    ④Mg2、Fe2和Cu2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甲、乙两工厂的生产污水中各含有下列五种离子中的三种(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H+、Cu2+、K+、NO3-、OH-。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无色澄清溶液,此溶质可做化肥。下列关于污水的分析,正确的是(   )
A.OH-和Cu2+来自同一工厂B.Cu2+和K+来自同一工厂
C.K+和OH-来自同一工厂D.H+和K+来自同一工厂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KNO3化肥中可能混进了NH4Cl、(NH4)2SO4、K2CO3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同学们对该化肥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1)探究一:取少量化肥样品与熟石灰,在研钵中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它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2)探究二:另取少量化肥样品溶于水得到溶液A,按图进行实验,现象如图中所述,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白色沉淀E是_____________。
②小明认为由探究二可以确定该化肥中一定混进了NH4Cl和(NH4)2SO4、一定没有K2CO3,小强认为这个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小明的结论正确,小强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动,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
(3)探究二最终的溶液D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废液不能直接排放。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小科同学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严重破损(下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瓶试剂可能是硫酸、硫酸钠、硫酸镁溶液中的一种。小柯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

物质
H2SO4
Na2SO4
MgSO4
溶解度/g
与水任意比互溶
19.0
39.0
 
根据上述信息。小柯同学对此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假设)该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取少量该溶液,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某碳酸钠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钙、硫酸铜、氯化钠、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为了确定杂质的成分,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步:取50g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
第二步:再向第一步得到的无色溶液中,先后逐滴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和过量的稀硝酸。产生沉淀的物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第一步实验可知,原样品中一定没有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钙
B.BC段减少的沉淀是碳酸钙和碳酸钡
C.杂质一定含有硫酸钠、氯化钠
D.第二步实验结束后,最终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共有三种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A、B、C、D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B属于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C、D物质类别不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图中“→”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若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则B→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若C是锌,A和B都属于酸,写出D可能的化学式:_____(物质类别不同的两种即可)。
当前题号: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现有4种试剂:①紫色石蕊试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钾溶液;④氯化钡溶液。能用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A.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亚硝酸钠(化学式NaNO2)是一种外观极像食盐,且具有与食盐一样咸味的有毒物质,因此,这种工业用盐常被冒充食盐掺假或被误作食盐使用,导致多起中毒事故发生。
项目
亚硝酸钠
氯化钠
溶解性
15℃时溶解度为81.5 g
15℃时溶解度为35.8g
熔点
271℃
801℃
沸点
320℃时发生分解放出有臭味气体
1413℃
水溶液酸碱性
碱性
中性
 
①阅读上表,结合已有知识,设计一种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方法。______________。
②推测:亚硝酸钠(NaNO2)中的有毒成分是_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
当前题号:10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