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性质
- 水
- 空气
- 金属
- + 常见的化合物
- 物质的酸碱性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列各组物质中,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A.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 | B.盐酸、氯化氢水溶液、HCl |
C.烧碱、碳酸钠、Na2CO3 | D.食盐、氯化钠、NaC1 |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
A | CO2 | CO | 通入O2点燃 |
B | NaOH固体 | Na2CO3固体 | 加入过量盐酸,蒸发 |
C | KNO3溶液 | KOH溶液 | 加入适量的CuSO4溶液,过滤 |
D | Cu(NO3)2溶液 | AgNO3溶液 |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
A.A ![]() | B.B | C.C | D.D |
科学实验课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1)(实验探究1)
(2)(提出问题2)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实验探究2)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
(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1)(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 ________ |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
(2)(提出问题2)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 有________生成。 |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
②取步骤①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________。 |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
市场上有“问题藕”出售。“问题藕”貌似白嫩,但切开有一股难闻的酸味。用pH试纸测试,“普通藕”pH 是7。而“问题藕”在3—4之间,估计含有硫酸或盐酸中的一种。究竟是什么酸呢?
市场管理人员榨取了“问题藕”的液汁.可以用 来鉴别。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市场管理人员榨取了“问题藕”的液汁.可以用 来鉴别。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实验操作是将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a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写化学式) 。
(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 色。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实验操作是将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a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写化学式) 。
(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 色。
如图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发生过程中各项的变化,请分析:

(1)图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溶液后,烧杯中的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滴管中的试剂是______。从微观上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
(2)继续滴加该试剂,得到完整的图二、图三。根据图二、图三的变化分析,判定此反应发生的依据是(写出其中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图三C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

(1)图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溶液后,烧杯中的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滴管中的试剂是______。从微观上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
(2)继续滴加该试剂,得到完整的图二、图三。根据图二、图三的变化分析,判定此反应发生的依据是(写出其中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图三C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
小明在家庭实验中测定了一些物质的pH,结果如下:
请参照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请参照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木灰可以改良碱性土壤 | B.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苹果 |
C.食醋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 D.牙膏是中性物质 |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u + 2AgCl = 2Ag + CuCl2 | B.2Fe + 3H2SO4 = Fe2(SO4)3+ 3H2↑ |
C.KCl + NaNO3 = KNO3 + NaCl | D.CaCO3 + 2HCl = CaCl2 + CO2↑+ H2O |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用来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碱溶液反应,请你参与探究活动。

(1)分别振荡三个软质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2)对比A瓶与________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1)分别振荡三个软质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2)对比A瓶与________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已知碳酸氢钠在 270℃左右就能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碳酸氢钠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为了测定产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具体的检验步骤如下:
①取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其质量为 a g;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 m1 g;
②加热该盛有样品的坩埚;
③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 m2 g。
(1)用坩埚钳(填仪器名称)将加热后的坩埚放到下列仪器________中(填序号)冷却。

(2)根据题意,用 a、m1、m2的代数式表示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步骤①、③和④都需要用到精度为 0.1g 的托盘天平称量,若本题中(m1-m2)的值超过0.6g,假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90%,则至少需称样品多少克?________。
①取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其质量为 a g;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 m1 g;
②加热该盛有样品的坩埚;
③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 m2 g。
(1)用坩埚钳(填仪器名称)将加热后的坩埚放到下列仪器________中(填序号)冷却。

(2)根据题意,用 a、m1、m2的代数式表示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步骤①、③和④都需要用到精度为 0.1g 的托盘天平称量,若本题中(m1-m2)的值超过0.6g,假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90%,则至少需称样品多少克?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