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 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
- 新型材料
- 材料与人类社会发展
- 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 金属资源的保护
- 铁锈的主要成分
-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 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
-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 + 金属的化学性质
- 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
-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 金属的冶炼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金属材料中铜是人类应用比较广泛的金属之一,某学习小组欲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步骤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入药品;④ ;⑤D 中黑色固体完全反应变成红色后,停止加热;⑥待 D 中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关闭分液漏斗活塞;⑦数据处理。
(1)实验步骤④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先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盐酸
B. 先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加热
C. 打开活塞滴加盐酸和点燃酒精灯加热,谁先谁后都可以
(2)B 装置中水的作用________,装置 B 中长玻璃管的作用是使装置气压平衡。
(3)已知:CuO 样品质量为 m1克,E 中增重为 m2克,D 中反应后的固体质量为 m3克,A 中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m4克,以下数据中能计算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是(_______)
A. m1、m2
B. m2、m3
C. m1、m3 
(4)若使制取氢气是装置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可选用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_



①连接好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入药品;④ ;⑤D 中黑色固体完全反应变成红色后,停止加热;⑥待 D 中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关闭分液漏斗活塞;⑦数据处理。
(1)实验步骤④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先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盐酸
B. 先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加热
C. 打开活塞滴加盐酸和点燃酒精灯加热,谁先谁后都可以
(2)B 装置中水的作用________,装置 B 中长玻璃管的作用是使装置气压平衡。
(3)已知:CuO 样品质量为 m1克,E 中增重为 m2克,D 中反应后的固体质量为 m3克,A 中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m4克,以下数据中能计算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是(_______)
A. m1、m2



A. m2、m4 |



将铁粉装入纱袋制成“吸金球”,以“吸”出含有金盐的电镀废液中的金,变废为宝.“吸金”利用的原理是( )
A.铁粉具有吸附性 | B.铁粉具有磁性![]() |
C.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金强 | D.铁的导电性比金强 |
某实验小组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实验。室温时,将包有样品(足量)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容积150 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表:

(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__(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__(填“放热”或“吸热”)
(3)若欲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药品有_______。
序号 | 样品 | 量筒起始读数/mL | 量筒最终读数/mL | 所需时间/min |
① | 1g铁粉、0.2g碳和10滴水 | 100 | 70 | 约120 |
② | 1g铁粉、0.2g碳和10滴水和少量NaCl | 100 | 70 | 约70 |

(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__(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__(填“放热”或“吸热”)
(3)若欲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药品有_______。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进行“Fe(OH)2制备”实验,由于Fe(OH)2(白色絮状沉淀)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红褐色沉淀),因此实验存在一定难度。为此实验采用如所示的改进装置,使用该装置能在较长的时间内观察到生成的Fe(OH)2白色絮状沉淀,据图装置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中的反应开始时,打开止水夹,观察到B试管内液体内冒气泡,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2)在A试管中的反应进行足够长时间后,关闭止水夹一段时间,B试管内出现白色沉淀,试解释该过程产生的现象________。
(3)写出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选写一个)。

(1)A试管中的反应开始时,打开止水夹,观察到B试管内液体内冒气泡,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2)在A试管中的反应进行足够长时间后,关闭止水夹一段时间,B试管内出现白色沉淀,试解释该过程产生的现象________。
(3)写出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选写一个)。
小杭向测定Cu-Zn合金及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了一瓶未标明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必要的仪器.
(1)你认为他能测出铜的质量分数的合金是_______合金.
(2)老师又给了小杭一瓶硝酸银溶液,小杭取前一次无法测得结果的合金10g投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路,经测定,固体质量变成了25.2g,求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1)你认为他能测出铜的质量分数的合金是_______合金.
(2)老师又给了小杭一瓶硝酸银溶液,小杭取前一次无法测得结果的合金10g投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路,经测定,固体质量变成了25.2g,求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分析,你认为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滤渣一定有Fe粉 | B.滤渣一定有Cu粉 | C.滤液中一定有Fe2+![]() | D.滤液中一定有Ag+、Cu2+ |
归纳和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归纳或演绎合理的是( )。
A.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所以、都是有机物 |
B.硫酸、盐酸电离时都能产生,所以电离能产生的化合物是酸 |
C.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水是氧化物 |
铝在生活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铝箔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包装材料,久了,其银白色光泽会变暗淡,故又称假银箔,铝箔放置很久表面暗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新用放置很久的铝箔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关系如上图所示。在0~t1时间段内,铝箔表面看不到明显的气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的速度逐渐放缓,直到反应停止时,铝箔还有大量剩余。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速度放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测量铝箔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小柯取2克铝箔样品与50.0克稀盐酸充分反应,铝箔完全溶解后剩余溶液的总质量为51.8克。计算样品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_____

(1)铝箔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包装材料,久了,其银白色光泽会变暗淡,故又称假银箔,铝箔放置很久表面暗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新用放置很久的铝箔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关系如上图所示。在0~t1时间段内,铝箔表面看不到明显的气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的速度逐渐放缓,直到反应停止时,铝箔还有大量剩余。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速度放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测量铝箔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小柯取2克铝箔样品与50.0克稀盐酸充分反应,铝箔完全溶解后剩余溶液的总质量为51.8克。计算样品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_____
如图中的a、b、c、d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连线的两物质(或其水溶液)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已经略去)。其中甲是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乙为氯化物,是家庭做菜时必要的调味品;a为常见的单质,它的制品在生活中应用极广,其组成元素是合成人体血红蛋白所必需的;c中含有三种元素,c和d相混时会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物丙。

(1)c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c与d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

(1)c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c与d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
下列实验中,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方法都符合实验目的的是验目的( )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主要操作方法 |
A |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 各成分的溶解性差异 | 蒸发 |
B | 分离水与酒精的混合物 | 各成分的密度差异 | 蒸馏 |
C |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 酸根离子的化学性质差异 | 加碳酸钠溶液,观察产生气泡快慢 |
D | 除去FeSO4、CuSO4混合溶液中的CuSO4 | 金属活动性差异 | 加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A.A | B.B ![]() | C.C ![]() | D.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