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 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
- 新型材料
- 材料与人类社会发展
- 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 金属资源的保护
- 铁锈的主要成分
-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 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
-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 + 金属的化学性质
- 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
-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 金属的冶炼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列认识或做法中,正确或可行的是( )
①江南是鱼米之乡,江南人以大米为主食是因为大米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
②铁能和稀硫酸、CuSO4溶液、Cu(OH)2发生置换反应
③碘液能鉴定淀粉的存在,而硫酸铜溶液可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④用过量的CaCO3提纯混有盐酸的CaCl2溶液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①江南是鱼米之乡,江南人以大米为主食是因为大米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
②铁能和稀硫酸、CuSO4溶液、Cu(OH)2发生置换反应
③碘液能鉴定淀粉的存在,而硫酸铜溶液可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④用过量的CaCO3提纯混有盐酸的CaCl2溶液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黄铜是一种铜锌合金,已知铜与盐酸、稀硫酸都不反应。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10克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60克稀硫酸分六次加入烧杯中,经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1)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写出计算步骤)
(2)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 (写出计算步骤)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第六次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9.35 | 8.7 | 8.05 | 7.4 | 6.75 | 6.75 |
(1)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写出计算步骤)
(2)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 (写出计算步骤)
科学兴趣小组在研究“铜、铁、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实验时发现:将锌粒放入CuSO4溶液中开始时有少量气泡,一段时间后锌粒表面附着了一层松散的黑色粉末状物质,而不是预期的红色物质.同学们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锌粒放入CuSO4溶液后会导致CuSO4溶液中H+浓度减小(pH变大),从而生成Cu(OH)2,Cu(OH)2再分解生成CuO。
(问题1)黑色粉末状物质是什么呢?
(建立假设)①黑色粉末可能为CuO;②黑色粉末可能是由Cu、CuO和Zn组成的混合物.
(实验过程)
(结论)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可以判断该黑色粉末的组成中存在 和CuO;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CuO发生的反应 。
(讨论)如果要在锌粒与CuSO4溶液的反应中获得预期的红色物质,实验中的改进方法是 。
(查阅资料)锌粒放入CuSO4溶液后会导致CuSO4溶液中H+浓度减小(pH变大),从而生成Cu(OH)2,Cu(OH)2再分解生成CuO。
(问题1)黑色粉末状物质是什么呢?
(建立假设)①黑色粉末可能为CuO;②黑色粉末可能是由Cu、CuO和Zn组成的混合物.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将黑色粉末状物质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溶液,充分振荡; | 有无色气体产生;溶液呈淡蓝色 |
②过滤 | 有红色固体 |
(结论)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可以判断该黑色粉末的组成中存在 和CuO;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CuO发生的反应 。
(讨论)如果要在锌粒与CuSO4溶液的反应中获得预期的红色物质,实验中的改进方法是 。
每到冬天,市场上便有一种“热宝”出售,它是一个装有化学药品的小袋。使用时,撕去它的保护膜贴在身体上,不久便会产生热量。已知小袋中装有铁粉、碳粉和少量氯化钠。
(1)取小袋内物质,加入稀盐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将袋内物质加入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填写化学式)。
(1)取小袋内物质,加入稀盐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将袋内物质加入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填写化学式)。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每种方案所用的试剂如下,其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Fe、Ag、CuSO4溶液 |
B.Fe、Cu、AgNO3溶液、稀盐酸 |
C.Cu、FeCl2溶液、AgNO3溶液 |
D.Cu、Ag、Fe、稀盐酸 |
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完全反应后,再过滤.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Fe2+、Mg2+ |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Fe2+、Mg2+ |
C.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Fe2+、Mg2+ |
D.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Fe2+、Mg2+ |
某样品为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为测定样品中氧化铜的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同一样品分别进行实验,测定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分析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丙同学的实验中,样品中有______ g的_______ 参加了反应(化学式);
(2)四位同学中,__________ 两位同学所取的硫酸溶液质量不足(从“甲”、“乙”、“丙”或“丁”中选择填写);
(3)计算混合物氧化铜的质量分数?_____
(4)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
| 甲 | 乙 | 丙 | 丁 |
所取固体样品的质量/g | 25 | 25 | 20 | 20 |
加入硫酸溶液质量/g | 50 | 100 | 100 | 120 |
反应剩余固体质量/g | 21 | 17 | 12 | 12 |
反应掉固体的质量/g | 4 | 8 | | 8 |
(1)丙同学的实验中,样品中有
(2)四位同学中,
(3)计算混合物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4)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据报道,全球每年浪费掉的粮食约有1000亿吨,其中,约300亿吨是加工过后食品.如图所示是一包烤花生的图片,图中的脱氧剂在食品防腐保鲜,特别是对延长含高油脂食品的保质期有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花生中富含的有机物有 (答出一种即可),检验这包脱氧剂中含有铁粉的方法是 .
(2)脱氧剂的作用原理是脱氧剂中的铁粉与氧气、水发生反应生成铁锈(Fe2O3•n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花生中富含的有机物有 (答出一种即可),检验这包脱氧剂中含有铁粉的方法是 .
(2)脱氧剂的作用原理是脱氧剂中的铁粉与氧气、水发生反应生成铁锈(Fe2O3•n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向100g稀H2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OA段无沉淀产生,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加入镁粉的质量为 g;
(3)求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g?(写出计算过程,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1)OA段无沉淀产生,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加入镁粉的质量为 g;
(3)求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g?(写出计算过程,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教科书上的一句话.小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表所示
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实验结论)(1)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 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2)实验①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
(实验反思)
(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 .
(2)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 .
(3)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
方案二: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
请从两个方案中选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
(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 钠块大小 | 硫酸铜溶液 | 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现象 |
① | 绿豆大小 | 稀溶液10ml | 产生蓝绿色沉淀 |
② | 绿豆大小 | 浓溶液10ml |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
③ | 豌豆大小 | 稀溶液10ml |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
④ | 豌豆大小 | 浓溶液10ml |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 |
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实验结论)(1)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 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2)实验①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
(实验反思)
(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 .
(2)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 .
(3)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
方案二: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
请从两个方案中选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